从曲面屏手机诞生之初,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和技术难度,曲面屏手机一直都是高端旗舰产品的代表。
而现在,6 年时间,曲面屏技术正逐渐从“旗舰”下探到千元机行列。
在近两年,国内手机厂商发布的绝大多数顶级旗舰的超大杯如:华为 Mate 50 Pro、小米 12S Ultra、vivo X90 Pro+、OPPO Find X5 Pro 等等,均采用了曲面屏设计。
图源:品玩 LU 摄
曲面屏对于手机来说,能带给用户操作和体验提升微乎其微,厂商真正在意的是旗舰机的“颜值”。曲面的造型可以将中框进一步向后压缩,在正面视觉上缩窄边框的厚度,从而实现“无边框”的既视感。
久而久之,曲面屏就成为了高端的代名词。
前两年,中端旗舰为了能够在质感上达到旗舰级别,同样采用了曲面屏技术,比如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的 OPPO Reno 系列,虽然在性能上有所欠缺,可在其出色的“颜值”加持下,仍旧俘获了不少“对性能需求不高”的用户。
但随着手机市场竞争的不断焦灼,如今这一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
曲面屏杀入“千元机”市场
在 2022 年 9 月 15 日,荣耀发布了售价为 1499 的千元机:荣耀 X40(骁龙 695、6GB+128GB)。除了低廉的售价,最重要的是这款手机在使用超窄边框的前提下,还采用了曲面屏设计,打响了千元机市场“内卷战争”的第一枪。
荣耀 X40 这块屏幕大小为 6.67 英寸,分辨率为 2400x1080,支持 10.7 亿色、300Hz 触控采样率、120Hz 刷新率、1920Hz PWM 调光、全局激发亮度为 800nit、类钻石排列、屏占比为 93.6%。
图源:荣耀官网
从参数上来看,这块屏幕在数据上并没有出现大的偏科,属于比较常见的柔性 OLED 曲面屏幕,与某些旗舰级屏幕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块屏幕是一块国产屏,由维信诺提供。
无独有偶,在 11 月 17 日,realme 回归了自家的数字系列:realme 10 系列,其中 realme 10 Pro+ 售价 1699 元(天玑 1080、8GB+128GB)。同样在低售价的前提下,搭载了一块曲面屏幕。
realme 10 Pro+ 的屏幕尺寸为 6.7 英寸,分辨率为 2412x1080、支持 10.7 亿色显示、120Hz 刷新率、2160Hz PWM 调光、300Hz 触控采样率、全局激发亮度 800nit、类钻石排列、屏占比为 93.65%。
图源:realme 官网
参数上 realme 所搭载的这块屏幕相比荣耀 X40 要高上一点点,总结下来就是:有提升,但不多。根据 realme 官方说法, 这块屏是花费了“亿元”与国产面板厂商天马定制的屏幕,所以才能实现低成本下的高素质。
除了 realme 以外,作为老大哥的 OPPO 也有一款手机采用了这块屏幕:OPPO A1 Pro,售价 1799 元(骁龙 695、8GB+128GB),整体屏幕参数与 realme 10 Pro+ 几乎一致,想必是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OPPO 系的性价比机型将会大量的搭载这款屏幕。
图源:OPPO 官网
在列举了以上三个例子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聊对于“千元机曲面屏”的看法。
国产面板真的够成熟吗?
千元机领域能够大批量的加入原本“价格高昂”的曲面屏,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内面板厂商产业链的成熟。
从我们近期产品的评测来看,天马与维信诺生产的屏幕在日常使用上几乎没有太大缺点,甚至一些高端旗舰上也能看到国产屏幕的影子,比如荣耀 Magic 4、荣耀折叠屏手机 Magic V,甚至华为的顶级旗舰 Mate 50 都采用了国产屏幕,有消息称在明年发布的 Google Pixel 8 系列上,屏幕的供应商列表中也有国产面板厂商的身影。
荣耀 Magic V 图源:品玩 lzh 摄
在此前千元机价位智能手机普遍搭载 LCD 屏幕,虽说“LCD 永不为奴”,但在高刷新率、低功耗、轻薄等技术推动下,AMOLED 柔性屏幕必然会成为未来千元手机发展的关键,也将会推动国内智能手机面板厂商加速发展。
根据 CINNO Research 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1.4 亿片,其中韩国地区份额占比 69.6%,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比 30.4%,国内占比相比去年同期的 20.4% 增加 10.1%,首次超越三成,份额增长迅速。
图源:CINNO Research
其中,京东方(BOE)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市场份额达到 12.7%。维信诺(Visionox)位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二,市场份额为 6.6%。
从出货量来看,国产面板厂商虽然还在赶超阶段,但在技术和生产等方面,已经走向成熟,并且有足够的资格去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
手机厂商的“焦虑”逐渐加重
除了供应链的成熟,市场大环境的紧张情绪也是导致厂商不断内卷的原因。
在双十一期间,国内外手机厂商纷纷对自家旗舰级产品进行降价,并且幅度非常之大,甚至自恃清高的苹果也想用优惠券来打动消费者。
据 Strategy Analytics 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双十一网购节期间智能手机销量为 900 万部,同比下降 35%。
图源:Strategy Analytics
以销量计算,苹果手机“双十一”期间销量近 350 万部,同比下降 27%,份额达到 39%。小米手机仅次于苹果,以 31% 份额位居第二。第三是荣耀手机,份额为8%。
这样的数据更是让手机厂商格外“焦虑”。
在双十一期间,我曾写过篇文章《卖不动的手机,都赌在了“双十一”》,在文章结尾我曾下过一个结论,未来一段时间内,手机厂商会采用“加量不加价”的方式来刺激旗舰手机的销量。
但我万万没想到,先打头阵的并非旗舰手机,而是中低端产品。
OPPO 和 realme 都将两款“加量不加价”的产品“捂”到了双十一后。鉴于两款新机的价格和性价比,我认为即便是放在双十一期间厂商也很难做出优惠。
值得一提的是 OPPO A1 Pro 这款产品,在线上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宣发,很明显就能看出这是一款专属的“线下机”。
线下机+性价比+旗舰级外观,或许我们可以简单预测一下,在线上成绩不佳的 OPPO,会将重点转向线下市场?
对于大多数不了解手机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得益于够用的性能,中低端产品与旗舰产品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哪怕外观上的接近,也会不断刺激中低端产品的销量。
目前为止,我身边已经有一些朋友在感慨这两款手机的性价比“突破天际”,并且准备为父母换一个“更有面子”的新机了。
消费者会更“青睐”曲面屏吗?
从以往手机品牌的产品矩阵来看,低端机采用直屏策略,而中高端产品则采用直屏+曲屏的产品策略,这表明了曲面屏的使用体验并非完美。
首先,曲面屏是 Android 手机区别于 iPhone 最明显的部分,夸张一点的说法是 Android 厂商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但不得不承认,曲面屏仍旧有着很多劣势。
由于早期技术不够成熟时期,曲屏会在不同角度下出现“绿边”,导致画面出现偏色等情况,影响观感。
其次就是对画面的“阉割”,此前手机追求近乎直角的曲面屏幕,甚至衍生出了 88°超曲面的瀑布屏:取消侧边实体按键,手机侧边完全由屏幕取代。但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应用侧边的内容要对机型进行适配,否则会有一部分被折叠,具体的内容可以在我们 2020 年发布的文章《别在曲面屏上下功夫了,真的不好用》中了解更多。
图源:来自网络
也正是因为如此,以三星为首的厂商逐渐改进了这一情况,将大曲率曲面变为了目前的“微曲面”,这些问题才得以缓解。
最后就是误触问题,这一问题即便在所谓“微曲面”屏幕上仍旧频繁出现,比如当拍照时、滑动页面时,虎口处都会频繁进行误触(绝不是因为我手胖),虽然各大手机厂商已经推出了各种防误触算法,但效果甚微。而疯狂的误触,也变相导致了其缺失游戏属性,让游戏人群非常抵触曲面屏。这也是大多数游戏手机都是直屏的原因。
如果将以上缺点带入到千元机市场,那情况又会出现新的变化。
首先是预算不足的学生群体,由于对数码产品有着足够的认知,千元机加入曲面屏有足够的理由刺激他们更换新机。
但使用千元机的学生群体,只是少数,更大的基数还是下沉和老年市场。
下沉市场由于对数码产品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上述缺点会被用户放大。
最直观的就是误触情况,这两类群体在日常使用手机上就已经存在基础困难和理解问题,如果再加上莫名其妙的误触情况,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成本和繁琐程度,从这一点上来看,得不偿失。
手机厂商考虑了性价比、加强了观感体验、满足了产品上的需求,但唯独没有去理解真正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曲面屏挤进千元机市场,短期内会影响产品销量,但在未来,曲面屏不会成为千元机用户的首选。
刺激市场,让千元机更具竞争力
在结论上,我想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千元机的曲面屏策略。
从产品上来看,曲面屏加入千元机对市场来说无疑是注入一剂活水,国产面板素质过关,并且在基础处理器性能足够的前提上,千元机将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断“内卷”的手机厂商会让产品更具竞争力,提供了更多的“退一步”选择。但对于想买给中老年用户的消费者来说,我建议先观望一下状态,毕竟买给父母和老人,还是要以实用性为主。
其次我们再来聊聊手机厂商的“破冰”对策。
如今手机厂商选择从中低端市场入手,选择以性价比的方式直接切入市场,不断刺激市场,在我看来这一策略是可行的。
早在 2021 年中旬,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就曾分享过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情况:线上销量占比 30%、线下市场占比 70%,其中县乡市场占比 45%,虽然只看线下市场(暂无学生千元机市场数据)没有多少参考性,但单从数据上也能看出中低端产品的市场巨大。
但突进下沉市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只能解一时之渴,下沉市场换机周期长、利润低,只能成为暂时维稳的基础策略,如何在未来一两年内寻找到新的市场突破点,才是手机市场“破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