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将近,跟老爸聊到今年的收获时,有句话让我感触复杂。
今年啊,攒最多的不是奖金,而是一沓病历。
这几年一直在感叹父亲一天天变老,但看到他的病历本时,才真正意识到老不是他眉头上皱纹变沟壑,是老年病反噬身体的讯号。由此说服他戴上智能手表,学会检查身体,成了我和我妈每日唠叨的必修课。
但我心里清楚,智能手表的监测只能辅以参考。二来像父亲这种一言堂的性格,学习智能设备的痛苦堪比让他戒烟。所以看到 OPPO 新出的首个家庭智能健康概念产品 OHealth H1 时,我极想拿来做个试验。
在一个设备上,能完成体温、心电、心率、血氧、心肺音、睡眠六项数据监测,比一般家庭检测仪更实用吗?而对比我父亲抗拒的智能手表,它医疗级精度的监测又有何区别?以及这样新型的概念产品,会不会又成为他的下一个学习痛苦?
好看,手感温润的监测仪
如果不是开了上帝视角,你很难将它跟监测仪联系在一起。
皎白、圆润、光滑,三个词就是我对 OHealth H1 的初印象。通体的白色与弧形的背面,监测仪整体看起来像妙控鼠标,又有点像肥皂。
OPPO 很擅长在简洁的设计之上增加细节,在视觉和触感上实现双重质感提升。同样在 OHealth H1 本体的白色外壳上,加了一层类似透明亚克力的材质,增加视觉质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手感。
光滑的背面和弯曲的边缘搭配,握持感非常顺滑,有时候我会错觉自己拿了一块润玉在手里把玩。
体积方面,从上图的手持来看,OHealth H1 不能说是小而是精巧。
整个监测仪不足巴掌大,搭配上触点式充电底座,收纳不用放在药箱中,摆放在桌面即可。另外白色是家居搭配中不易出错的颜色,放在床头或是桌面,不会是个突兀的存在。
在充电板的底部,预留了插线凹槽位,放在平面位置非常方便。
在 OHealth H1 上的按键非常稀少,侧边白色键便是开关。启动监测仪后,正面有块电子屏随机亮起,屏幕会显示当前测量的项目、进度和部分测量结果。
借由 OPPO 智能穿戴这些年累积的技术优势, OHealth H1 把传感器监测、数据管理也应用了起来。测量结果的实现,是靠屏幕的正上方的一系列传感器。
例如由顶部的 ECG、PPG 传感器以及两侧的 ECG 电极,负责心电、心率、血氧的测量。中间的体温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负责体温测量。还有最大的圆心电子听诊器,则用来听心音或是肺音。
从外形上看,OPPO 的首个家庭健康监测仪把仪器做出了全新的形态。但也因为过于新,使用它前最好是研究一遍使用指南,否则很难一次就摸索到它的正确用法。
不过当我真正用起来时,发现监测仪的测量方式很容易记住,甚至比传统的监测仪更简单些。它可以直接用本体独立测量,也可以配合 OHealth app 进行使用。
本体测量时 OHealth H1 会出现语音提示,告诉我下一步要做什么,如何正确测量。手机 app 测量时,每一项功能也会有直观的图示方法,像我老父亲这样有学习障碍的用户,就适合跟随着 app 演示来自我测量。
如果是家庭中多人使用,最好是配合 OHealth app 测量,app 中建档家庭成员后,可以各自记录每个人的测量数据。
以往的监测仪大多都是单一功能,要测体温就拿出体温计,要测血氧就弄血氧仪,要听心肺音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其实并不懂听心音,即便听到了也并不懂如何使用。
OPPO 健康带来 OHealth H1 的意义就在于此。
高度集成化多个家庭常用的监测仪功能,无论是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还是最基础的物品收纳上,都会有 1+1>2 的效果,同时跟手机应用有所联动,就意味着监测到健康数据,虽然用户看不懂,但可以接通到能读懂并给出健康建议的医疗端。
好测,上手简单检测更快一步
拿到手我最先尝试了体温功能,它跟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的原理相同。在额头 2cm 左右悬停几秒钟,就可得出测量数据。
因为近期的特殊情况,体验的当天我就给编辑部的同事挨个测量了一遍。这时候非接触式测量就展示了它的优势,不跟皮肤直接接触也尽可能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有时测量估不准距离,监测仪离额头太远,OHealth H1 会有语音提醒测量失败,让我调整距离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测出,在显示屏上显示结果。
测量心电、心率和血氧时,一只手持握监测仪包裹两侧的电极片,另一只手的拇指填入顶部的 ECG、PPG 传感器即可。
虽然这些数据在智能手表上也可以监测,但 OHealth H1 监测仪的精度有所不同。
在传感器组成中,OHealth H1 上负责采集心电信号的 ECG 电极片更大,由此当我测量时,手与电极片的覆盖面积更大,心电信号更清晰,这也意味着在房颤、室颤的检测上准确性更高。
信号质量更好带来比较直观的结果是,OHealth H1 的心率提示区间有更多细节。
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对于患病者而言也尤其重要。
还是以我的老烟民父亲为例,父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患病者的呼吸功能会有所下降,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很可能发展成肺气肿,由此冬季敏感期母亲会督促他勤做血氧检查。
智能手表的血氧检测只能作为参考,为了应付冬季的特殊时期,家里还是购入了血氧仪。因为血氧仪包裹手指更严实,测试数据也就更为精准。
而 OHealth H1 的医疗级精度也可以应对父亲的状况,另外功能多合一也省去了要买多个设备的臃肿。家里全部成员,只要一个设备就足够。
像父亲这样的吸烟人群,肺部也有不少毛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但每次听他咳嗽时的浓痰音依然让人揪心。索性借着 OHealth H1 的心肺音听诊,一并试试。
心肺音听诊需要配合耳机、手机应用一起使用,app 上展示了监测仪需要贴紧的身体部位,在比较安静的环境戴上耳机能听到肺部呼吸的声音。
虽然我对听诊音没有医学判断,但能听到老父亲的呼吸声还是蛮厚重的,而我呼吸声相比之下轻盈一点。OPPO 未来还会与三甲医院合作,如果想知道有无病变,用户可以直接在 app 端求助三甲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监测仪听诊的记录,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
不过 OHealth H1 目前还是一款概念产品,与医疗端的打通还在搭建中,因此我没有体验到付费问诊。
但我还蛮期待这项功能的开通。今年 3 月我生病后,与母亲聊微信收到几张求诊截图才知道,身体一旦有点小毛病她会有网上求医的习惯。
如果父母想在线上求医,作为子女我更放心父母能用科学测量的数据,求助更可靠的网上渠道。一方面线上求诊时,医生判断能有所依据。另一方面,靠谱的渠道也能减少父母掉入网络医疗诈骗的可能。
最后一项睡眠测量功能,是我最看好的功能。即便戴着智能手表已有 5 年,但我一直拒绝佩戴智能手表睡觉。手腕上的异物感是最重要的原因,而 OHealth H1 就是无打扰式的睡眠监测。
可惜的是,睡眠检测在我体验的这台设备上还没有,只能浅尝整个检测的流程。
六大生命健康体征数据之外,血压也是极重要的一项数据。 OHealth H1 虽然本体不支持测量,但是 app 可以跟欧姆龙血压计的连接,测量后的数据会集成在 app 中,方便持续记录或者直观展现给医师。
OPPO 想做的是「预防型医疗」健康
即使还不是一款量产的监测仪,但以 OPPO 这几年在可穿戴产品上的技术积累,OHealth H1 作为一款形态创新、颜值好看,监测体验对家庭用户非常友好的监测仪来说,很耳目一新也值得期待。
在发布 OHealth H1 的 INNO DAY 2022 上,入局健康的 OPPO 也为此专门成立了健康业务品牌 OHealth 。除了继续完善 H1 监测仪的功能之外,联合南方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打通医疗端也是接下来的计划。
如果推进顺利,OHealth H1 将会成为一台医疗级精度设备监测+专业数据管理+远程医疗的监测设备。
其实以这几年的环境来看,大家对于关注自身的健康重视了不少,像是体温计和血氧仪也成了不少家庭的药箱标配。毕竟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难,但从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入手,门槛不高。这些监测花费的成本不高,主要还是在于能喂自己一颗定心丸。
像我们办公室里的编辑老师,有不少人在用各自戴的智能手表监测着身体的健康数据。用他们的话说:
有机会预防总比只能硬扛好
而使用监测仪的目的,其实与我们用智能手表检测身体数据一样:预防为上。
OPPO 健康想要做的,正是如此。
也许需要监测仪的用户,有像同事一样的职场人,需要时常关注身体,利用检测数据及时调整状态来预防疾病的;也可能有像我父亲这样,身体已经有疾病的中老年,可以时刻预防病变或加重的;或许还有对身体状况有所疑虑,想要线上求医寻求解答的。
无论是哪一类,提前预防也好,求医问诊也罢。只要产品能管理好健康,就是科技该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