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尧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 LT(ID:LingTai_LT)
小米高管调整落锤。
2023 年 1 月 1 日,节后第一天,小米 CEO 雷军发布内部信,称小米集团刚刚举行了正式的晋升任命仪式,晋升卢伟冰为集团总裁,同时晋升王晓雁、屈恒和马骥为集团副总裁。
“这是 2023 开年集团的第一件大事,也是集团发展、治理史上的重要时刻。”雷军表示,在雷军看来,2023 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的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这一年小米的关键词是“稳健推进,蓄势待发”。
▲图:雷军内部信全文
不同于雷军的慷慨激昂,从 2022 年年底至今,小米可谓动作频频,前些日子,小米刚被卷入一场裁员风波,消息称小米此次裁员或涉及 6000 人。
随后小米回应称,年底裁员确有其事,但实际上裁员规模并没有这么大,公司履行了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双倍金额折算。事实上,今年以来小米营收持续下滑,利润也大打折扣,被雷军寄予厚望的造车业务仍然处在烧钱阶段,在经历三年的高端化战略后,小米主营手机业务仍然承压。
股价下探,市值缩水,可以确定的是,小米即将迎来一段阵痛期。而随着小米逐步进入卢伟冰时代,相陪雷军的创业一代老将们逐渐退出舞台,显见的是,小米接下来的挑战并不会减少。
01
老少换代
一个时代的结束
2022 年 12 月 22 日晚间,雷军发布内部信,称小米总裁及合伙人王翔将于 2022 年 12 月 30 日正式卸任退休,之后继续作为高级顾问为小米服务,卢伟冰将于同日接任成为新一任集团总裁。
王翔的离场,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资料显示,61 岁的王翔于 2015 年 7 月加入小米,先后担任过小米高级副总裁和集团总裁。加入小米前,王翔在高通工作过 13 年,并曾担任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总裁。此外,王翔还先后任职于摩托罗拉、朗讯等公司,是妥妥的通讯行业老兵,具备着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人脉。
2015 年,小米陷入和爱立信的专利纠纷中,小米一度被限制向印度地区出售,此后又因与三星的信任危机导致小米的 AMOLED 屏幕出现了断供。国际化接近停滞,高端化也遭遇了冲击,搭载着高通 810 芯片的小米 Note 表现十分一般,这直接影响小米在 2015 年出货量增长放缓。
也正是这一年,王翔正式加入了小米,担任小米高级副总裁,负责战略合作与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
图:王翔
在他的带领下,小米和高通首次达成了专利授权协议,帮助小米 5 成为了高通 820 芯片的首发机型。在小米全球化道路上,王翔也功不可没,加入小米第二年,王翔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版权团队,先后与微软和知识产权供应商 ViaLicensing 签订了合同,获得了包括 ACC(高级音频解码)在内的多项专利。
在王翔带领下,小米境外营收的比例四年从6% 攀升至 40%。
2019 年 11 月,王翔正式被任命为小米集团总裁,协助雷军管理集团运营。同期,卢伟冰接管了小米集团中国区。随后,王翔被雷军纳入小米汽车的创始团队,在小米汽车团队中,王翔主要负责财务、行政及政府关系等工作。但造车对于已过六旬的王翔来说,毕竟是一个陌生的行业。
在小米内部看来,王翔退休、卢伟冰履新更像是小米内部一二代高管层的权力交替。此次内部人员变动中,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和王川也将于年底退出业务一线,至此,小米初代的 8 位联合创始人,仅剩雷军一人仍然奋战在一线。
“今天分享的一系列消息,对小米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宣告了,小米管理层实现了顺利的交棒迭代,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好了准备。”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
10 岁的小米需要注入更年轻的血液,
雷军在内部信中对卢伟冰表示了认可:“伟冰和我相识多年,有着手机行业的丰富经验以及杰出的行业影响力。2019 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业业,有口皆碑,从 Redmi 品牌负责人,到中国区总裁,再到统领中国区、国际部和印度区三大战区业务,伟冰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集团管理团队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
图:雷军与卢伟冰
公开资料显示,生于 1975 年的卢伟冰在 2019 年 1 月正式加入小米,是目前 11 位集团高管中除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外最晚入职小米的高管。
此前,卢伟冰曾担任金立集团总裁,加入小米后,先后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 品牌总经理、中国区总裁、小米合伙人、国际部总裁。卢伟冰在上任后负责的第一款产品 Redmi Note7 打出了漂亮一战,随后发布的 Note8 系列延续了热度,这两款手机为 2019 年的小米手机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销量。
2020 年 8 月,卢伟冰成为小米合伙人;2021 年 3 月,卢伟冰开始接管小米集团国际部。
接近卢伟冰的业内人士对其评价为,卢伟冰十分适合冲锋陷阵,能够承接雷军提出的战略并将其落地。加入小米后,卢伟冰很好承接了雷军“不服就干”的风格,先后在社交平台多次抨击回怼友商,在与荣耀 9X 的对峙中更是被戴上了“卢十瓦”的绰号。
但对于卢伟冰而言,也有一定的短板,其并没有带队高端产品的相关经验。
02
小米高端化
争议中前行
三年前,小米在发布小米 10 之际宣布开启冲击高端之路。
2022 年 2 月,雷军在集团战略会上表达了对高端化战略的决心。雷军还提出目标:小米手机和体验要全面对标 iPhone,3 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雷军选择将宝押在了小米 13。
2022 年 12 月 11 日,在小米 13 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再次表示:“回首过去三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今天发布的小米 13、MIUI14,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小米已经开始。”
小米 13 系列发布之后,预售便被抢购一空,售价 6299 元的顶配机型也被抢光。早在今年 5 月,小米与德国老牌相机品牌徕卡达成独家影像战略合作,被视为小米冲击高端、提振出货量的一大举措。
三季度,小米先后发布了两款搭载徕卡影像的高端产品 12S Ultra 和 MIX Fold 2,前者定价 5999 元起,后者定价 8999 元起。但实际上,徕卡的加持对小米手机业务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放眼到整体财务数据上来看,小米的成绩并不理想。
小米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总营收为 425 亿元,同比下滑 11.1%;全球出货量为 4020 万台,同比下滑 8.4%。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 ASP(平均售价)为 1058 元,同比下降 2.9%,回到了 2020 年的水平;智能手机毛利率从 12.8% 下降到 8.9%。
销售均价和毛利率的双重下降,对于冲击高端化的小米来说无疑是一拳重击。
在财报发布会上,小米总裁王翔解释称,做高端品牌,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品牌进军高端市场,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小米有战略耐心,不期待通过一两款产品就完全赢得高端市场。
事实上,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下滑,一方面受其降价促销所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出口到海外市场的低端产品占比过高所致。
据财报消息,2022 年三季度小米公司在海外营收占比 50.5%,超过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出货在海外。由于当季在海外市场加强了促销力度,以及受存货减值拨备增加影响,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率同比下滑 3.9 个百分点至 8.9%,拖累该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 1.7 个百分点至 16.6%。
不过这不能全盘否定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战绩。根据 IDC 数据,三季度小米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幅度明显低于 OPPO 和 vivo,后两者跌幅均超过 22%。这主要得益于小米高度分散的全球市场,在印度、欧洲、南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均保持较高的市占率。
在小米手机业务下滑的影响下,小米整体利润遭到了影响。
从净利润来看,小米 2022 年前三个季度经调整后利润为 28.6 亿元、20.8 亿元、21.2 亿元,与 2021 年单季五六十亿元水平相去甚远,分别同比下降 52.9%、67.1%、59.1%。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 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 2139.97 亿元,同比下滑 11.8%,经调整净利润 70.57 亿元,同比下滑 59.8%。
手机业务的疲软直接影响到小米生态链的其他业务。三季度,小米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 191 亿元,同比下滑9%;互联网服务收入 71 亿元,同比下滑 3.7%;其他收入 18 亿元,同比减少 6.6%。
03
裁员降本,断臂求生
2022 年三季度财报会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提到了小米当下致力于通过“提高人效”来实现降本增效。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日,一名小米员工向其透露,小米此次裁员的规模较大。据该员工了解,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均有涉及,但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 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 40%。
对于裁员传闻,小米公开回应称,裁员是真,但规模没那么大。值得一提的是 2022 年前三季度,小米一直在逆势招聘,主要以应届生为主。从三季度财报来看,相比第二季度,小米三季度员工薪酬开支多出了 2 亿元。
在此次裁员风波中,造车团队尚且未被波及,也因此有一种声音称小米裁员降本是在为造车开路。在三季度财报会上,小米总裁王翔表示,目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规模超过 1800 人。半年时间内,小米汽车员工新增超 600 人。而到目前为止,小米官网上还有近 330 个与造车有关的招聘岗位,其中有大约 90 个岗位标有急需的符号,主要集中在整车工程,系统软件、座舱等部分。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个极其烧钱的项目,且自 2021 年 3 月宣布开始造车以来,小米研发费用便不断增长。由 2021 年第一季度的 30.12 亿元逐步增长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的 40.7 亿元。
在宣布下场造车之际,雷军曾放言称小米造车亏得起。根据小米 2021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100 亿美元,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当时小米账上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342.8 亿元,这一数额到了 2022 年三季度仅剩下了 280.71 亿元。
在主营手机业务利润持续下滑之下,小米造车已经开始承压。况且当前小米造车的进度依旧停留在 PPT 和视频层面。
2022 年 8 月,小米自动驾驶技术路面测试情况首次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小米方面放下“预期 2024 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的狠话。但事实上,在造车一事上,小米需要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开始造车时小米就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自产自研”。
在造车上,小米遇到了其他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车共同的难题,资质问题。要知道,一家企业想要造车,必须同时获得发改委的许可资质及工信部的认可资质,当前小米造车的资质仍悬而未决。
2022 年 8 月,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小米取得独立生产汽车的许可证有所延误,小米正在和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相关事宜。随后,又有市场传言称,小米可能会在 2023 年6~7 月获得造车资质。
若小米能在明年年中顺利获得造车资质,想要在 2024 年落地时间十分局促。尚且不用提小米的自动驾驶系统与其他几家造车新势力相比并不亮眼。
显而易见,对于营收下滑,主营业务承压,烧钱的造车业务进展缓慢的小米来说,换帅、裁员只是开始,留给卢伟冰的挑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