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挥刀向内,李一男交不了车,谁是2022年汽车圈最惨的人?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旭

  编者按:

  在刚过去的 2022 年,汽车行业继续深层次变革:惊喜与变数,新生与湮灭,崛起与跌倒,交替上演。这一年,特斯拉神话不再,股市跌跌不休,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被夺,花落比亚迪;这一年,中国造车新势力阵营拉锯激烈,座次几经更替,头部集体冲破 10 万年销门槛,但乾坤未定;这一年,在电气化浪潮助攻下,自主品牌不断崛起、市占率节节攀升、出海表现抢眼,但不少合资品牌则走到了退市边缘,此消彼长。2023 年大幕已启,车市又将走向何方?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时代财经即日起推出车市年度盘点,细数 2022 年车市之变。

  送别 2022,迎来 2023,年末岁初,正适合回顾和展望。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堪称亮眼。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 11 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 164.8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达 59.8 万辆,同比增长 58.3%,渗透率高达 36.2%。前 11 个月,新能源市场总体销量为 503.0 万辆,渗透率达到 27.4%。

  蛋糕越来越大,竞争却愈发激烈。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特斯拉销量遥遥领先,造车新势力方面,头部格局被打破,多匹黑马冲出,蔚小理压力不小。

  哪吒S。

  但车市就像生活,有亮面就有暗面,有人风生水起,也有人郁郁不得志。有的新造车企业销量严重下滑,有的创始人亏损创下纪录,还有的车企未能量产,沦为“PPT 造车“……

  2019 年,蔚来李斌曾被媒体称为“最惨的人”,2022 年,这一称号“花落谁家”,展望 2023 年,这些又给行业留下了哪些启示?

  从销冠到跌出新势力第一梯队,何小鹏着急上火?

  2023 年 1 月 1 日,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公布 2022 年成绩单,排名与过去两年大相径庭。这一次,曾经的销冠——小鹏汽车落在了后面。

  小鹏汽车一度是“蔚小理“中卖的最好的,2021 年累计交付 9.82 万辆,同比增长 2.6 倍,彼时,其交付量和增速均居“蔚小理”首位。

  2022 年上半年,小鹏依然表现抢眼。一季度共交付 34561 台新车,同比增长 159%,位居新势力第一;第二季度,受到行业供应链挑战影响,交付量较第一季度下降 0.4% 至 34422 辆,但仍是销冠。

  小鹏的增长势头被逆转开始于下半年。2022 年 7 月份交付 11524 辆,环比下跌 24.7%,在新势力中环比降幅最大;9 月-11 月,小鹏月销量分别为 8468 辆、5101 辆,5811 辆,同比下滑 18.67%、49.7%、62.8%,销量下滑幅度逐月扩大。

  以 11 月为例,新势力销量前五分别为广汽埃安、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极氪汽车,销量分别为 28765 辆,15072 辆、15034 辆、14178 辆、11011 辆。小鹏 5811 辆的成绩,远远落后于蔚来、理想,甚至不及广汽埃安零头。

  小鹏 G9。

  雪上加霜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小鹏 G9 也表现平平。10 月和 11 月,小鹏 G9 销量分别仅为 623 辆和 1546 辆。G9 发布于 2022 年 9 月,起售价超 30 万元,搭载激光雷达、英伟达 Orin 芯片、800V 电压平台等多项新技术。何小鹏当时放出豪言:“G9 是 50 万以内最好 SUV,将接棒保时捷成标杆,明年销量超过奥迪 Q5。”

  尴尬的是,G9 上市后被吐槽车型命名复杂,其按续航分出 570、650、702 三个系列,按字母又分出G、E、X三个系列,再加上各系列中的可选配、不可选配,足足划分出 20 个版本,选择困难。

  而且,G9 宣传的 5D 音乐座舱、双腔空气悬架、激光雷达、XNGP 全场景辅助驾驶等功能,低配版本全部欠奉,发布后不久就出现大量退订。开局惨败,何小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得不连夜调整车型配置,并“变相降价”,试图挽回口碑。

  10 月开始,小鹏进行全面组织架构调整,何小鹏连续多天主持公司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组织架构和产品策略等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此轮大调整目的是改善组织效率,减少沟通成本,贴近用户了解真实需求。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鹏 G9 上市后出现的问题是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导火索。繁杂的产品配置、脱离用户需求的产品规划以及高价低配的策略令小鹏 G9 受到大量批评,何小鹏希望通过本次调整,全面改善组织效率。

  三季报电话会议上,面对销量下滑、股价暴跌困境,何小鹏坦言道:“将更聚焦小鹏汽车的主业,大幅减少对生态企业鹏行智能和小鹏汇天的直接参与度。”

  多措并举下,2022 年最后一个月,小鹏汽车打了一个翻身仗。2022 年 12 月,小鹏汽车交付量 11292 台。相比前两月 5000 余台的销量大有起色,但相比 2021 年同期,交付量还是下滑了 29.43%。

  小鹏汽车 2022 年的目标是“保 25 万辆,冲击 30 万辆”,但最终只交付 12.08 万辆,完成率不足五成,销量也掉到”蔚小理“第三名。2022 年已经过去,期待 2023 年的小鹏在 G9 等新车型的助力下,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

  蔚来亏损很严重,李斌资产很受伤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 2019 年被称为“最惨的人”。但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2021 年年初,蔚来汽车总市值突破 1000 亿美元,按美股市值计算,一度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

  但 2022 年,蔚来股价跌跌不休。2022 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李斌的财富仅剩 195 亿元,作为参考,其 2021 年财富达 450 亿。然而,蔚来的股价似乎还远没有触底。

  2022 年 12 月 27 日晚间,蔚来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疫情爆发,导致公司在交付和生产方面受到影响,再加上供应链的限制与注册程序中断的扰动,预计今年 Q4 蔚来新车交付量将在 3.85 万-3.95 万辆,远低于此前给出的 4.3 万-4.8 万辆交付指引。

  受此前数据泄露事件和公告影响,当天蔚来美股跌幅达 8.3%,市值仅剩 168.1 亿美元,较年初市值暴跌约 70%。

  蔚来 ET5。

  一边是市值走低,另一边是李斌信心满满,对标豪华品牌。在 NIO DAY2022 活动上,李斌放话:“2023 年销量超过雷克萨斯油车,我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事实上,11 月份蔚来已经超越雷克萨斯。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为 12642 辆,蔚来 14178 辆。但扩大到全年来看,双方仍有差距。

  2022 年前 11 个月,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 16.86 万台,同比下滑 16.45%。而1-11 月,蔚来累计交付 106671 台,同比增长 31.8%,年度交付首次超过 10 万台。雷克萨斯处于下降通道中,而李斌对于蔚来的增长势头颇为自信。

  在超越雷克萨斯之后,李斌念念不忘的还是 BBA。李斌说,在上海 40 万以上细分市场中,蔚来的份额已经超越了 BBA,在江浙沪很多城市也实现了这一目标。“长期来看,我们是有信心的。”

  车卖的多了,亏损却越来越大。2022 年前三个季度,蔚来分别亏损了 18.25 亿元、27.45 亿元和 41.42 亿元。第三季度亏损接近去年同期亏损的 4 倍,这也是蔚来美股上市以来,季度亏损的最高纪录。

  41. 1 亿元分摊到 90 天,平均每天亏掉超过 4600 万元;41.1 亿元分给 31607 辆车,平均每辆车亏损近 13 万元。与其对应的,是蔚来下滑的毛利率。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整体毛利率为 13.3%,车辆毛利率 16.4%,同比均有所下降。对此,李斌表示,今年毛利率之所以有所起伏,主要是由于电池、碳酸锂的价格创下新高,四季度预计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提升市占率和毛利率,蔚来选择向下切入,推出新品牌,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等组合拳,但这套打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见效,或许要到 2023 年才能看到了。

  威马跌出销量榜,沈晖:“收着点过日子”

  如果说小鹏是从销冠跌出第一梯队,那沈晖的威马就是从“冠军”跌成了“others”,直接消失在了销量榜单中。

  2015 年 10 月,沈晖在德国收购了一家名为“WM Motor”的公司,并把公司命名“Weltmeister”,这个德语单词意思是“世界冠军”。2019 年,在蔚来 CEO 李斌被称为当年“最惨的人”时,威马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二。

  沈晖在这一年放出豪言:年销 10 万辆将是新能源汽车的生死线,威马将在未来两三年内达到这个数字。

  沈晖,图片来自威马官网

  2020 年,威马拿到了一轮 100 亿级别的融资,上市在望。但 2021 年是威马掉队的开始。这一年,“蔚小理”年销量齐齐接近 10 万辆大关,威马的销量却不足“蔚小理”一半,仅有 4.4 万辆。一向自信的沈晖怎么也想不到,竞争对手迈过了生死线,威马却被卡住了。

  2022 年,情况变得更不乐观。在各家造车新势力争相发布月度销量数据的时候,威马却一直保持沉默,以至于我们只能从乘联会数据来一窥究竟。乘联会数据显示,在头部玩家月销量过万的当下,威马汽车 10 月销量仅有 1117 辆,11 月则直接消失在了榜单中。

  但在沈晖看来,销量低不是输了,反而是赢了未来。2022 年 11 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沈晖表示,“大环境不好,收着点过日子。动物尚且有冬眠本能,对于企业而言,降薪也好,调控销量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结构等战略目标,以期稳健渡过行业寒冬,并在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

  为了降本增效,威马还在 11 月被曝出降薪计划:2022 年 10 月开始,M4 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 50% 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 70% 的基本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 13 薪)、留任奖金(第 14 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沈晖保持淡定,同僚们却一个个离开。继陆斌之后,另一位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也被曝出在去年 12 月离开了威马。对于联合创始人离职,威马并未进行回应。

  凭借在汽车行业的辉煌履历,沈晖的威马在一级市场的吸金能力惊人。曾吸引过百度、腾讯、红杉中国等众多明星投资机构的投资,累计金额超过 350 亿元。但如今的威马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资本宠儿。

  2021 年威马科创板上市搁浅后转向港交所,自 2022 年 6 月 1 日交表至今未有下文,招股书已经失效。如今,威马被曝出正计划整合进 Apollo 出行实现借壳上市,若消息成真,这或是最后一根稻草。2023 年,沈晖和威马还能继续淡定吗?

  奇点汽车“塌缩”,李一男造车遇阻

  2022 年,上述企业是活得好不好的问题,奇点汽车和自游家则遇到了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2014 年 12 月,奇点汽车背后公司“智车优行”注册成立。奇点汽车与小鹏、蔚来同年入局,比理想还早了 4 个月。

  在造车之前,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担任奇虎 360 副总裁,曾分管 360 手机卫士

  360 云盘、360 安全路由等产品。沈海寅之所以创立奇点汽车,是受到特斯拉的启发。据沈海寅回忆,2014 年第一次开特斯拉的时候,感觉自己“触电”了。

  沈海寅向周鸿祎表示,希望能在 360 内部做一个造车项目。但周鸿祎认为造车与 360 主业相距甚远,拒绝了这个想法,于是沈海寅选择离职创业。擅长互联网打法的沈海寅,喊出的口号是:用小米的模式打造中国特斯拉。

  沈海寅向外界宣称,他要创造出第一辆真正属于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人,要接地气,让他们买得起,开得起。沈海寅还把重点放在了汽车智能上,“别人会先造车,我们先做系统。”但后续事实证明,并不是车内装块大屏装上 app 就叫智能。

  沈海寅将自己的汽车品牌命名为奇点。奇点,被认为是物理学大爆炸的开端,是宇宙从无到有的点,这也显示了一名理工男的野心。

  奇点 IS6。

  2016 年,奇点发布首款车型 iS6,早于同年成立的“蔚小理”首款产品,赚足了外界眼球。在此期间,沈海寅携奇点 iS6 频繁亮相,随着行业热度的上升,各路资本不断涌入,奇点汽车成为早期资本非常看好的造车新势力。

  安徽铜陵市也向沈海寅抛出橄榄枝,邀请奇点汽车落户。2016 年 11 月,奇点汽车宣布在铜陵建厂,该工厂预计总投资 80 亿元,年产能 20 万辆。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奇点汽车完成了 11 轮融资。包括联想之星、360、英特尔投资、Netpower、安徽铜陵市政府等。截至 2019 年,奇点汽车总融资额已超过 170 亿元。然而,百亿巨资却只换来“量产车一再跳票”的消息。

  给了奇点汽车沉重一击的是老东家 360 公司。据“连线出行”报道,2021 年,360 公司曾有高层到奇点汽车进行考察,了解其技术代码、车联网架构和车机系统等。最终,360 决定不再继续投资奇点汽车,转投了哪吒汽车。

  即使沈海寅和周鸿祎有旧情,在奇点汽车多年未量产的事实面前,沈海寅或也彻底输了。2022 年,上百名被拖欠工资的奇点汽车员工申请劳动仲裁。2022 年 7 月,帝维汽车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了追回欠款,向法院申请奇点汽车北京分公司强制破产重组。

  奇点汽车的官网最后一条新闻停在了 2020 年 7 月,时代财经多次拨打公司电话,但无人接听。打着互联网思维造车的奇点汽车,终于塌缩成一个黑洞,百亿融资去了哪里,或许只有沈海寅自己清楚。

  和沈海寅造车 8 年未量产不一样,李一男造车是被生产资质绊倒。

  2018 年,李一男创办牛创新能源。2021 年底,牛创与大乘汽车常州金坛基地达成合作,并对外发布新品牌自游家。

  自游家 NV。

  2022 年 10 月 8 日,自游家汽车发布旗下首款 SUV 车型——自游家 NV,并计划于 2022 年 12 月底前完成交付。

  但短短两个月,自游家 NV 就“折戟沉沙”。12 月 7 日,大乘汽车发布公告称,收到 2.4 万名意向用户的支持,但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无法交付,将在 48 小时内全额退款(1000 元定金),并补偿车模和 200 元星巴克卡。

  李一男的合作伙伴并不靠谱。早在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后,大乘汽车产品因未能达到相关技术标准,从 2020 年开始就因经营困难陷入停工停产的处境。

  而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 24 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信部应当对其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

  在当初合作时,大乘汽车就处于悬崖边缘,李一男把赌注压在资质上,也让其造车之路充满迷雾。

  近 2000 亿美元!马斯克身价创纪录暴跌

  特斯拉销量节节攀升,但曾经的世界首富、承包年内无数热搜的马斯克,也有惨的一面。

  近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发布消息称,由于马斯克自 2021 年 11 月以来净资产损失近 2000 亿美元,一举打破了历史上个人财富损失最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截至发稿,《福布斯》网站数据显示,马斯克的净资产已降至 1401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 11 月的 3200 亿美元峰值减少近 2000 亿美元。

  在此之前,这一纪录由日本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保持,他的个人财富从 2000 年 2 月 780 亿美元的峰值下降至同年 7 月的 194 亿美元,短短几个月里其净资产蒸发近 600 亿美元。

  图片来自福布斯官网。

  马斯克身价下跌,和收购推特一事息息相关。据外媒报道,2022 年 4 月,马斯克宣布收购推特,并为支付 440 亿美元收购费用抛售大量特斯拉股票,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2022 年特斯拉市值缩水约 65%。

  为推进推特改革,马斯克还调动旗下公司提供支援,授权 SpaceX、特斯拉和 Boring Company 的高管来推特工作。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可能会影响到他在特斯拉的工作,还可能会抛售更多特斯拉股票来支持推特。

  2022 年 12 月 14 日,特斯拉股价报收 156.8 美元,市值自 2020 年 11 月以来首次跌破 5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股价仍在下跌。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特斯拉股价跌至 110 美元附近,创下四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马斯克创下的个人资产蒸发 2000 亿美元新纪录,或许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被打破。而近期,或为了提振市场情绪,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降价迎战。

  2023 年 1 月 6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宣布,Model 3 起售价直降 3.6 万元,Model Y 起售价直降 2.9 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 2 万到 4.8 万元不等,创下特斯拉中国售价历史新低。

  2022 年,特斯拉全年产量为 136.96 万辆,同比增长 47%;全年交付量为 131.39 万辆,同比增长 40%。虽然突破百万大关,但交付量距离马斯克 2022 年年初定下的提升 50% 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特斯拉股价能否在 2023 年回归高位,马斯克能否重回世界首富宝座,很大程度上或将取决于其市场表现。

  回顾 2022,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勇立潮头,拥抱变化的一年。

  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乘联会预估,2022 年国内新能源批发销量为 649 万辆,较 2021 年的 331 万辆同比增长 96%;

  这一年,中国车企越跑越快,比亚迪连续数月销量突破 20 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新能源全球销冠;

  也是这一年,新造车格局生变,哪吒汽车超越“蔚小理”拔得头筹,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也增速喜人,大步向前。极氪在 2022 年交付 71941 辆,平均订单金额超 33.6 万元;AITO 问界 2022 年累计交付量超 7.5 万辆……

  无论过去一年过得如何,新的一年都已来到。市场不断变动,新的因素不断涌现,2023 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鏖战已在酝酿,新的收获正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