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研究所
被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潮压得喘不过气的美国科技股,迎来了久违的好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1 月 28 日最新爆料,支付巨头 Stripe 两位联席创始人 Patrick Collison 和 John collision 已告知员工,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 12 个月内上市,或允许员工在私募市场出售所持股权。另据 CNBC 等多家媒体报道,Stripe 已聘请高盛和摩根大通两家顶级投行评估上市前景,并和潜在投资者磋商新一轮融资。
过去一年,美股 IPO 热度暴跌,所有投行、投资者都在等待一个振奋人心的标的出现。Stripe 若能顺利上市,对于寒冬中的美国科技股必然是一次鼓舞。反过来讲,距离上市仍有一段距离的蚂蚁集团等竞品,则将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这家并不算高调的金融独角兽,如何一步步成为硅谷最值得期待的 IPO?Stripe 的前景真的是一片光明吗?现在真的是上市的好时机吗?
要解答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回顾一下 Stripe 的发家史,以及当下的支付行业格局。
深得中小企业喜爱,
便捷是 Stripe 最大优点
2010 年,来自爱尔兰的 Patrick Collison 和 John collision 兄弟创立 Stripe。在谈及自己的创业灵感时,哥哥 Patrick 谈到了自己在 MIT 上学期间的一段兼职经历。
“当时我会帮一些公司开发 iPhone APP 帮补学费。当时我就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器已经相当便利,开发 APP 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做一款自己的应用呢?”
在确定要自主创业之后,Patrick 很快拉来了自己的合伙人:他的弟弟 John 和几个同样具备技术背景的老朋友。接下来,这个小小的初创团队没花多长时间就找到了创业的方向——支付,而且是面向B端的支付应用。
之所以萌生这个念头,也是来自 Patrick 对当时的美国和欧洲移动互联生态的观察。
“在我们这边(欧洲),移动互联网公司几乎所有项目都对准C端消费者,美国很多面向B端开发者的基础设施、服务企业在国内都没有可以对标的公司。在吃喝玩乐之外,我们其实还有别的方向可以尝试。”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这一段创业经历和 Patrick 本人敏锐触觉,某种程度上已经奠定了 Stripe 的企业文化和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最便捷也最迫切所需的服务,填补市场的缺口。
Patrick 曾向媒体表示,十年前的线上支付环境对中小企业十分不友好。除了 PayPal 之外,市面上虽然还有 VISA、Google Pay 等一系列支付工具,但各家企业互筑高墙,生态并不相通。此外,消费者的支付渠道是广泛且分散的,一家企业要想接入所有支付入口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
在 Stripe 创立之前,PayPal 是应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但其业务重心在C端,B端商家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此时又正值电商、游戏等互联网风口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小型企业线上支付需求一直在增长,B端市场持续扩容——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Patrick 看到了新的商机。
和 PayPal 等老巨头相比,Stripe 最大的特点是兼容性强和性价比高。后者提供的 API 接口可以支持跨平台交易,对于资金有限、不愿意为支付接口付出太大成本的中小型企业相当友好。此外,Stripe 上线后一直维持低至 2.9% 服务费率和 30 美分的手续费,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Patrick 在日后阐述 Stripe 的技术运作理念时,也将便捷视作主要特点——就和他大学兼职时开发的那些 APP 一样。
“我们希望让企业以最便捷的方式使用线上支付功能。大部分企业只需要在自己的网站中添加简单的几列代码,就可以连接到 Stripe 的支付系统。”
某种程度上讲,Stripe 不只是一个传统支付应用,还是一个支付行业的 SaaS 服务商,或者说聚合支付平台。通过低门槛的代码技术为合作商家搭建线上支付系统,Stripe 逐渐打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生态,大量中小企业投入其怀抱。
根据 Stripe 官方公布的数据,自从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欧洲有超过 20 万家新成立的企业注册了 Stripe,其支付系统全年平均每秒处理 5000 个支付需求。而在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之后,Stripe 也将触角伸向大型企业,逐步蚕食 PayPal 等老玩家的地盘。
截止目前,包括亚马逊、Shopify 和 Instacart 等电商平台,还有 Salesforce 等 SaaS 服务商,Zoom 等移动办公平台和 Lyft 为代表的出行平台都已经接入了 Stripe 的服务。
(图片来自 Stripe 官网)
根据 Datanyze 的统计,截止 2022 年一季度,Stripe 在全球支付市场的份额达到 15.39%,继续逼近 PayPal,和占有率已不足3% 的 Square 拉开了很大差距。有这些成绩作为基础,融资、上市对 Stripe 来说自然是顺理成章。
15 轮融资过后,
上市是 Stripe 的唯一选择?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现在是 Stripe 上市的好时机吗?
虽然 Stripe 成立以来一直顺风顺水,但现在的情形或许并没有那么乐观。
一方面,Stripe 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一样存在过度扩张的问题,也无法逃过席卷硅谷的裁员潮。
去年 11 月,Stripe 被爆将裁员 14%,涉及近 1000 名员工。两位创始人还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2023 年的招聘计划也会受到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收缩招聘名额。
另一方面,观察其发展还可以发现,在早前几轮融资阶段 Stripe 估值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再联想到该时期科技股极为夸张的市盈率,Stripe 难免也会存在估值泡沫——以当前的科技股走势,Stripe 若匆忙上市恐怕难以实现最佳估值。
数据显示,在成立次年 Stripe 估值已达到 8200 万美元,并在 2012 年成功破亿。到 2014 年,其估值一年之内完成三级跳,从年初的 17.5 亿美元一路涨至年底的 36 亿美元。
随后两年 Stripe 保持低调,等到 2019 年完成F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膨胀至 225 亿美元,并在两年后以 950 亿美元的估值成为硅谷最大独角兽,直到后来被马斯克的 SpaceX 超越。
不过如今,互联网大环境恶化,Stripe 的估值神话也到了破灭的时刻。去年 7 月,有消息称 Stripe 通知员工将内部股票价格从 40 美元/股下调至 29 美元/股,对应的估值则较H轮融资时期下降 28% 至 740 亿美元。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PayPal 以及更名后的 Square 等支付巨头,日子同样不好过。截至发稿时,PayPal 的市值约为 930 亿美元,较高点跌超 80%;普信集团和富达投资为蚂蚁集团开出的最新估值分别仅有 1120 亿和 700 亿美元,较巅峰期不止砍半;Square 甚至成为对冲基金的猎物,面临被恶意收购的威胁。
乍一看,现在确实不是 Stripe 最佳上市时机。但在残酷的资本游戏中,是否上市、何时上市,也不是 Stripe 自己,或者 Patrick、John 兄弟俩可以决定的事情——幕后复杂的资本博弈,正把 Stripe 推向艰难抉择的分岔路。
不算传闻中的新一轮融资,自成立以来 Stripe 总计已完成了 15 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到 22 亿美元。从所有公开的融资事件来看,红杉资本、General Catalyst、Andreessen Horowitz 三个大鳄都是其忠实支持者。
其中,红杉资本几乎参与了 Stripe 包括种子轮在内的所有融资,2011 年的种子轮和 2012 年的A轮融资中都是唯一领投方。此外,General Catalyst 和 Andressen Horowitz 分别参与了 Stripe 的六轮和四轮融资。在 2020 年 4 月,Stripe 完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8.5 亿美元G轮融资,这三家机构就全部参与领投。
由此不难推测,红杉资本、General Catalyst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在 Stripe 的股权结构中必然占据重要地位。Stripe 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以及上市时间表,也很大程度上要考虑这几位大股东的意愿和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红杉资本在过去一年的投资收益遭遇了不少考验,尤其是受到币圈暴雷的影响。中国基金报的统计就显示,光是 FTX 的流动性危机就已经导致红杉资本亏损超 2 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讲,在其他领域受挫的资本大鳄需要 Stripe 提振业绩,Stripe 自然也有义务给股东们一个交代。更何况,在连续完成 15 轮融资之后,一级市场恐怕很难继续为 Stripe 提供支援,登陆二级市场似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即便现在并非最佳时机。
当然,在线支付已经成为市场刚需,即便目前正值互联网寒冬,我们也不必对 Stripe 的上市前景过于悲观。往好的方面想,如今 PayPal、Square 股价暴跌,前者和 Stripe 的估值差距极小。若能交出一份出色的业绩作为支撑,或许 Stripe 真有希望成为支付行业的新霸主。
不过另一个同样在等待上市的支付巨头——蚂蚁集团,可能就会变得更加紧张了。
整改告一段落,
蚂蚁能否重整河山?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蚂蚁集团都是支付行业最被看好的独角兽。但在冲击 IPO 失败并进入漫长的整改期之后,蚂蚁深陷泥淖,也失去了资本的厚爱。
今年 1 月初,蚂蚁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调整股东上层结构和投票权,马云所持股票的表决权从 53.46% 大幅下降到 6.208%,退出蚂蚁集团实控人行列。数日之后,央行金融市场司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蚂蚁集团等 14 家大型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整改基本完成。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蚂蚁集团完成整改、重启上市的猜测再次升温。不过现阶段蚂蚁对上市一事态度暧昧,也没有对外界的热切期盼作出回应。反倒是大洋彼岸的 Stripe 一路高歌猛进,成为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目标。
不过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蚂蚁集团不可能一直低调下去——特别要注意的是,蚂蚁已经紧随阿里的步伐加速向海外扩张,将来难免会和 Stripe、PayPal 等产生更多正面冲突。
去年 4 月,蚂蚁集团宣布战略投资支付平台 2C2P。国际业务总裁赵颖表示,这次合作主要目的是蚂蚁集团加速商家数字化转型,在海外市场打造数字生态。其言下之意很明确:蚂蚁将会为海外业务投入更多资源。
其中,东南亚和欧洲——即 Stripe 两位创始人的故乡,都是蚂蚁集团重点开发对象。2020 年,蚂蚁集团推出了 Alipay 全球跨境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接入了韩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支付软件。到 2022 年,Alipay 在欧洲加紧扩张,光是一季度就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接入了数万家中小商家。
从经营模式来看,Alipay 和 Stripe 相似度极高,都走聚合支付路线,整合了大量电子钱包、打通支付壁垒。这种跨平台、跨生态的便捷支付通道,是中小商家的不二之选,也让 Alipay 成为 Stripe 的劲敌。
根据蚂蚁集团公布的官方数据,目前 Alipay 已经覆盖超过 100 万家企业客户和 10 亿消费者。正如当初 Stripe 以闪电战突袭 PayPal 一样,蚂蚁集团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杀入了 Stripe 的心脏地带。
Stripe 的优点,前文已有详细叙述。至于蚂蚁集团,在大规模杀向B端和海外市场的情况下,也有自己的王牌——背靠阿里这个电商巨无霸及其背后的丰富商家资源。
有意思的是,Stripe 当初的崛起,也和电商的兴起有很大关系,并成功抱上了亚马逊和 Shopify 这两条大腿。如今的阿里电商,同样一头扎进出海大潮中,将跨境业务作为未来几年的重点。
阿里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阿里国际站 GMV、支付买家和活跃买家数的同比增速都超过 100%。再加上重金押注的 Lazada 等跨境项目,阿里掌握的商家资源之丰富可见一斑。
支付和电商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支付宝和淘系电商如此,未来的 Alipay 和 Lazada、阿里国际站相信也会如此。
毫无疑问,蚂蚁出海有自己的底气,但 Stripe 这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资源和市场份额也不容小觑。新的支付战事,正在拉开序幕。
写在最后
在线支付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出色的产物之一,其出现彻底颠覆了自货币诞生以来延续至二十一世纪初,以线下支付为主的支付场景。Stripe、PayPal 也好,蚂蚁集团也罢,都是这股支付改革浪潮的缔造者,也是受益者。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几家巨头日后的竞争孰胜孰负,更无法猜测支付行业还会不会出现新的潮流,但只要它们能秉持一贯的创新精神,为用户、企业创造更便捷和安全的支付环境,就足以令外界满意。
就像 Patrick Collison 曾说过的那样,一家优秀的科技企业应该具备三个特质:责任心、善意和人文关怀精神。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能成为一个非典型的‘人文型’工程师。这个世界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发生了‘爆炸式’的改变,我能做的只是确保自己在做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