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David 昕朋
小米全球副总裁、印度分部负责人 Manu Kumar Jain 宣布离职。一手小米成为印度第一的 9 年老兵,没了他,小米在印度还能 OK 吗?
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米全球副总裁、印度分部负责人 Manu Kumar Jain 已经离职。
周一,Jain 在个人 Twitter 上宣布,他已经离开了供职 9 年的小米。
在推文中,Jain 对过去 9 年自己在小米的工作中获得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将继续开启一段令人兴奋的新的旅程。
在随推文发表的一篇公开信中,他表示「经过九年的时间,我将离开小米集团,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接受下一个职业挑战。」
信中还回顾了自己自 2014 年进入小米以来的经历,以及一些难以忘怀的高光时刻,比如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面,促成小米智能机和智能电视的「印度制造」,在当地解决了超过 5 万人的就业等等。
信的结尾,引用了一句米粉都熟悉的名言: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不管是推特还是公开长信中,Jain 都没有公开他离开小米的原因。不过据称,他在过去几个月来一直在向投资者推介一家电动车创业公司的想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Jain 已向许多业内人士提过自己要离职的事情。
掌舵 7 年,小米制霸印度「第一功臣」
Manu Kumar Jain 是小米进入印度市场的重要人物,他于 2014 年加入小米,负责小米在印度的市场开拓。
在加入小米之前,Jain 是印度本土电子商务公司 Jabong 的创始人。
出于本地人对当地市场的深度了解和准确把握,以及对电子商务业务逻辑的丰富经验,他制定了一项基于电子商务网站上的手机「闪电营销」的战略,使小米在这个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市场上迅速打开了局面。
再加上小米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攻势,小米迅速在印度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更实惠的价格压制了竞争对手三星、一加、oppo 和 vivo 等一众品牌,成为印度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
除了全面操盘线上销售策略,并大获成功之外, Jain 还领导了小米线下实体店的扩张计划,将产品线从手机扩展到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产品,大大拓宽了收入来源,也让印度成功成为小米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没有之一。
2017 年 1 月,Jain 成为小米全球副总裁,继续负责印度业务。
2021 年, Jain 离开印度,前往迪拜。
当时有猜测称,这一举动与印度国内的对外国公司的监管审查和竞争压力加剧有关,不过 Jain 称,此举是为了帮助小米其他地区的市场「向印度学习」。
据消息人士称,Jain 本计划被提升到更高的全球高管职务,但后来小米改变了主意。
同年,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出现波动和下滑,截至去年 Q3,虽仍保持第一,但领先优势被三星、苹果收窄。
2020 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和对峙,两国关系降温,印度开始以「市场监管」之名打击境内的中国公司,几家中国手机厂商首当其冲。去年 4 月,印度指控小米公司非法向海外汇款,但小米对此予以否认。
Jain 本人甚至被印度执法部门传唤,根据小米的说法,他在税务纠纷问题上一度受到了「暴力威胁」。
小米在印度的人事变动也早就到来了。上个月,小米在印度的首席商务官 Raghu Reddy 辞职。
市场份额下降、高管动荡,如今又失一员大将,小米在印度的日子远没有过去几年好过了。
小米印度「受难记」:第一宝座无了、政府突击检查
得力干将出走,并非小米唯一遇到的糟心事。
新加坡研究公司 Canalys 的一份新报告指出,2022 年第四季度,小米销量在五年来首次被三星反超。
这种局面并非无迹可循。根据数据平台 Statista,小米在印度市场的份额,自 2021 年底一路下滑。
来源:Statista
根据 Canalys 的数据,2022 年第四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总量下降了 27%,降至 3240 万部。
三星第四季度出货量为 670 万台,市场份额为 21%。这是自 2017 年第三季度以来三星首次在印度位居第一。Vivo 以 640 万台的出货量紧随其后,上涨 13%。
小米在最后一个季度降至 550 万台,位居第三。尽管如此,凭借前三季度的出色表现,在 2022 全年,小米仍然是印度第一大手机厂商。
Canalys 的报告显示,印度国内消费者支出在第四季度放缓,这也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小米而言,必须面对第四季度「糟糕的电子商务节日销售业绩」。
而除了下滑的业绩,小米还要承受日益严峻的非市场方面的压力。
自 2020 年中国和印度军队发生边境冲突以来,印度政府加强了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审查。
去年 5 月,印度反洗钱机构以「违反印度外汇法」,冻结了小米印度分部价值 7.25 亿美元,约合 48 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约为小米去年在印净利润的四分之一。
早在 1 月,印度财政部就通报小米印度「逃税 65.3 亿卢比」,理由是该公司向高通和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专利许可费,未被计入其进口商品的交易价值。
而在 2021 年 12 月,印度当局甚至以逃税和洗钱指控,突袭了小米的办公室。小米已经关闭了其在印度的金融服务业务,从当地应用程序商店撤回了移动支付和数字贷款应用程序。
紧张的局势使得公司内部变动剧烈。去年 12 月,小米印度首席商务官 Raghu Reddy 辞职,以「在外部寻求不同的增长机会」。
双重压力下,中国智能手机品牌逆风斗争。去年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6%,降至 1.516 亿台。
如履薄冰的中国厂商
小米被针对,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印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发现,当地的营商环境越来越恶化,大多数公司都在过去一年遇到了法律困境。
7 月,印度当局指责 Oppo 逃避价值 5.51 亿美元的关税,而调查人员则以涉嫌洗钱为由突袭了 Vivo 的数十个办事处。
从事跨境投资和监管事务的律师 Atul Pandey 表示,小米调查案预示着印度政府对中国厂商的全面审查。
从 2020 年边境冲突爆发以来,印度政府对于中国在印企业的小动作就没停过。
印度政府决定首次对部分外国 APP 实施禁令时,当即决定要封杀这 59 个来自中国的应用程序,以明确其对尊重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要求的立场。
据当地媒体报道,包括 TikTok、微信和 UC 浏览器在内的两家公司,也被要求在一定时间段内做出回应。
此事发生后,有知情人士称:「目前的情况是印度政府对这些公司的回应/解释不满意。因此,现阶段对这 59 个应用程序所实施的禁令是永久性的。」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已着手审查 500 多家在印中国企业的账目,目前,中兴、vivo、小米、OPPO、华为、阿里等在印度设有运营部门的企业均在审查之列。
目前,许多中国公司在印度的处境艰难。印度以安全问题为由,禁止了 300 多个中国 app,并收紧了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规定。
尽管如此,中国公司继续主导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约 17% 的中国智能手机,都流向了这个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
在印度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品牌包揽四个位置,市场占比高达 76%。
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Dan Wang 表示,印度当局对小米的打压既是由于紧张局势加剧,也因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关系遇冷,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难捱的严寒。
如履薄冰的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受难记」或许还会持续。
参考资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3/01/30/manu-jain-xiaomi-exec-who-set-up-and-scaled-india-business-le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