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搜索,ChatGPT 救活?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樟稻 编辑丨伊页
几乎在同一天时间内,国内外的 ChatGPT 领域一炮多响。
2 月 7 日,百度官宣将发布具备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的文心一言(英文名 ERNIE Bot);同日有报道称,微软宣布其搜索引擎必应(Bing)的新版本,基于与支持聊天机器人 ChatGPT 相同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版本;谷歌同样宣布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Bard 与 ChatGPT 展开竞争。
显而易见,在 ChatGPT 爆火后,市场上最先有明显动作的均是在搜索引擎领域有布局的大厂。毕竟,在去年 ChatGPT 公开问世的第一天,就有生成式 AI 要取代搜索引擎的声音出现。
这与巨头们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搜索领域新的一天。”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宣布新产品的活动中说。纳德拉认为,网络搜索的范式几十年来没有改变,但人工智能可以比传统方法更流畅、更快速地传递信息。
更现实的,还包括竞合因素。‘科技新知’此前已经阐述过这股热潮背后的最大动力——巨头们不愿错过任何机会。
对于微软而言,将 ChatGPT 聊天机器人引入其搜索引擎 Bing(必应),目的是从竞争对手谷歌那里抢夺市场份额,而谷歌随即展开防守;百度则是为了抢占国内搜索引擎高地,攻防皆有。
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的提前布局确有必要——同样是在 2 月 7 日,A股三六零在互动平台回复了投资者提问,透露集团正计划尽快推出类 ChatGPT 技术的 Demo(试用版本)应用。
不仅如此,2 月 9 日下午,在《星空下的对话》中谈及近期比较受关注的 ChatGPT 这门技术时,周鸿祎表示,“做搜索引擎的企业最有机会参与研究类 ChatGPT 的产品,360 肯定不会放弃对这门技术的研究和跟踪。从 GPT1、GPT2 到 GPT3,360 都有大量的专家在研究和跟踪这门技术,我们是有技术积累的。”
作为国内搜索引擎领域的“老将”,周鸿祎此时开炮,对于其搜索以及安全业务,又会带来哪些改变?
搜索引擎:“老将”对上“霸王”
ChatGPT 的火热,带动相关概念股自 1 月末开始持续上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也逐渐有了一定“免疫力”。为此,大多上市公司为了弱化“蹭热度”嫌疑,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都宣讲了与自然语言理解相关的业务情况,以此凸显和 ChatGPT 的关联。
三六零同样也给出了铺垫,“AIGC 中的类 ChatGPT 技术对搜索行业是具备颠覆性的革新能力的,也只有搜索引擎拥有足够大的数据源对类 ChatGPT 技术进行训练。”
在互动平台回投资者问中,三六零强调 360 搜索是中国搜索引擎的 Top 2,市场份额为 35%。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从 2020 年开始一直在包括类 ChatGPT 技术在内的 AIGC 技术上有持续性的投入。
此外,行业人士认为,要做出 ChatGPT 需要大参数的大语言模型。
对此三六零表示,公司在数据资源端有丰富的多模态大数据积累和相关语料、尤其是中文语料,相较于国外同行落后的是预训练大模型和有效的多模态数据清洗与融合技术。“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可用于购买大规模算力。”
三六零是否在相应领域有足够的积累暂且不论,此番举动大抵会被市场解读为,意图通过 ChatGPT 从竞争对手百度那里抢夺市场份额。毕竟两者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上一直是竞争关系。
2012 年 8 月,360 将其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从 Google 正式替换为 360 自主搜索引擎,从而点燃了与百度的战事。
彼时,据 Hitwise 提供的数据,仅仅经历了几天,360 综合搜索引擎迅速拿下 10% 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二,令业界对其刮目相看。
受限于百度的先发优势和资源,360 搜索也终究停步于第二。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移动用户指数事业部发布的《2020 年前三季度搜索引擎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从行业格局来看,2020 年前三季度,百度以 71.2% 的份额排名榜首;360 稳居亚军,全端覆盖人群比例达到 34.7%;搜狗排名第三,占有率 30.5%。
随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叙事逻辑也发生改变,在百度、360 等通用搜索之外,垂直搜索悄悄撑起另一边天。
由于垂直搜索引擎的数据多来源于自身平台,当某一平台上的信息达到足够量大的时候就会自然形成,例如淘宝、小红书等。有分析人士认为,高度专业化的垂直搜索厂商对通用搜索平台将构成重大的潜在威胁。
而此刻,ChatGPT 无疑是通用搜索引擎的新奇点。
目前业内的共识是,ChatGPT 在中短期内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搜索引擎,但将会加速搜索引擎演化进程,并在中期形成以传统搜索为主、ChatGPT 类模型为辅的新搜索引擎形态。对于 360 搜索而言,押注 ChatGPT 无疑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
不过,在 ChatGPT 赋予更多想象力之前,和百度一样,360 同样首先需要考虑其对于广告系统的冲击。
在某种程度上,360 其实是一家“广告公司”。财报显示,2022 年上半年,360 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收入为 23.09 亿元,营收占比 47.9%,高于安全相关业务的 21.5% 以及互联网增值业务的 11.2%。
当 360 采用 ChatGPT 的方式来进行搜索功能升级,如果系统直接给出对应的信息结果,自然会影响到广告的投放。前谷歌广告团队负责人 Sridhar Ramaswamy 曾表示,ChatGPT 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用户点击带有广告的谷歌链接。
当然,或许三六零并没有考虑那么长远。
安全市场,AI 仍需检验
在回投资者问中,三六零同样提及,AIGC 技术除了在搜索引擎的应用之外,还可以辅助数字安全能力的提升。
“目前,360AI 安全实验室所开发的 AI 框架安全监测平台,已累计发现 Tensorflow、Caffe、PyTorch 等主流机器学习框架的漏洞 200 多个,其中提交给谷歌 Tensorflow 的漏洞数 98 个,包括 24 个高危、严重漏洞,在全球各大厂商中排名第一,成果入选了中央网信办‘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
三六零认为,一旦 AIGC 大模型在数字安全领域预训练完成,就会如同 ChatGPT 3 给搜索引擎技术带来巨大的提升一样,给数字安全技术带来巨大的变革。
这个逻辑是否成立还仍待商榷。不难看出,三六零迫切想要提升自己在数字安全领域的声量,而这也是三六零的当下之急。
需要补充的是,三六零的业务主要分为互联网商业化(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网络安全业务、智能硬件业务等。
从财务数据来看,作为三六零此前的营收支柱,2017 年-2021 年,互联网广告及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74.5%、81.2%、75.7%、64.8%、57.9%。
而在今年 1 月 31 日,三六零公司发布 2022 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94.9 亿元,同比下滑约 13%。其中,2022 年三六零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57.9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减少约 16.2 亿元,同比减少约 22%,约占 2022 年总营收的 61%。
谈及原因,三六零将其归咎为因互联网广告市场流量分布多元化,竞争程度加剧,PC 端投放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比例继续下滑。“公司通过维系原有客户及开拓新客户、新渠道、新模式的方式,努力减缓互联网业务收入下滑速度。”
从只字片语中能够看出,其广告业务正在走下坡路,且颓势难以避免。
实际上,三六零早已意识到,需要重回安全领域掘金。早在 2019 年 9 月,360 集团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宣布政企安全战略进入 3.0 时代,360 企业安全集团全新团队也在会议上亮相。
眼下,三六零安全业务已至少推进了数年。报告期内,三六零的安全及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17.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 3.7 亿元,同比增长约 27%,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占比由上一年度的约 12.7% 增长至约 18.4%。
而对比“兄弟”奇安信,其 2022 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 年,奇安信预计实现年度营业收入 64.80 亿元到 66.80 亿元,与公司上年同期营业收入 58.09 亿元相比,增长 11.55% 到 14.99%。后者营收规模位居市场第一位。
那么,对于安全业务来说,AIGC 大模型能否带来变革?目前来看仍是未知。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智能市场报告显示,智能将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竞争优势,在 IDC 看来,到 2026 年企业在推动数据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AI 安全可信”作为重点建设推进,“AI 安全可信”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业务目标。
根据研究机构 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市场产值将从 2019 年的 86 亿美元增长到 2030 年的 10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600 亿元)。
不过,众所周知,AI 领域从技术问世到市场落地的关键一跃,往往都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写在最后
依稀记得,2018 年 02 月 28 日,三六回归A股。当日开盘时,三六零的市值曾达到 4440 亿元,收盘时市值约为 3850 亿元,报收于 56.92 元,较私有化时的 93 亿美元市值暴涨近 700%。
此番运作,周鸿祎身价也跟着暴增数倍。2 月 28 日当天,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8 胡润全球富豪榜》,其中周鸿祎以 755 亿元的财富跃居至第 126 名,比去年上升了 666 位。
遗憾的是,三六零股价此后一路向下,最低报 6.30 元。而此次借势 ChatGPT 概念,截至出稿连续三日涨停,报收 9.7 元,股价创 2022 年 4 月以来新高。
总的来说,对于三六零而言,主营业务才是立足之本。追赶热点是一把双刃剑,虽可以助推企业弯道超车,但如果一味追求炒概念、蹭热点,也会使风险暴露于聚光灯之下,成为反噬企业的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