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的手机 App,也难逃互联网周期。
@新熵原创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茯神
美国未来学家布莱特在《BANK 4.0》中,阐述了“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的理念,风靡一时。
如果在 2018 年发问什么是银行发展的终局,行业可见的共识一定是开放银行。再加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外银行实践案例落地,一时间开放银行几乎成为国内银行的标配发展方向。
彼时,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陆续建设各自的开放银行。作为一种平台战略,开放银行即银行通过开放自身的数据端口,吸引外部合作机构加入其中,聚合各种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理论上,一旦开放平台搭建完成,就可以对当时风头正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形成一定压力。
但是从概念兴起至今,面对监管政策、平台经济转型等外部环境变化,以及银行内部负债来源、获客成本、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承压,开放银行逐渐变得不温不火。
不过在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的流量红利、金融生态的场景红利后,来到第三阶段的数字金融时代,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究竟距离开放银行这个“理想国”还有多远,也决定了其能否更进一步演化迭代,甚至摆脱宏观金融周期的桎梏。
01
手机银行逃不出互联网周期
2018 年,招商银行副行长赵驹曾表示:“我们希望未来三年把这两个 App 的月活做到 2 个亿以上,日活我们希望做到 1000 万以上。”
三年后的今天,虽然站上了月活过亿的数量级,但是距离 2 个亿的月活小目标还差一半。同时招商银行旗下的手机应用,也陷入了移动 App 的行业下行周期。
2 月 10 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对 12 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根据数据显示,银行业迎来了线下网点大撤退。从刚刚过去的两个半月时间看,银行网点的关停数量已经接近了 280 家。其中,1 月份的关闭数量更是超过了 180 家,平均每天银行网点关闭数量就达到了 6 家。
撤退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更多的业务办理环节,被装进了手机银行里。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线下网点成为时代的眼泪,也就是一个必然趋势。
更少的线下网点,带来了互联网金融革命之后的第二波手机银行流量红利。根据第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活跃人数 51786.02 万人,环比增长 0.19%,同比增长 6.14%。
但是不同于 2018 年前后,因为互联网金融革命,各家手机银行都迎来了线上用户大爆发,几乎都保持了线上用户和活跃度的增长态势;在 2022 年线下网点撤退潮带来的第二波流量红利中,并不是每家银行都能成为受益者。
根据 2023 年 1 月份的数据显示,手机银行活跃人数 Top 20 的应用中,招商银行环比下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招商银行并没有成为线下网点用户向线上手机银行迁移的流量受益者。
招商 App“缺席”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作为唯一一家月活过亿的商业银行,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招商银行以领先同行的速度完成了业务数字化的进程,线下存量用户渗透率较高;二是月活过亿后,作为手机银行应用中的佼佼者,招商银行也正在和大多数互联网应用一样,进入行业下半场的时代周期。
以移动 App 数量为例。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手机市场上的 App 数量历史高峰为 449 万款。不过到了 2021 年 11 月,中国应用程序商店提供的 App 总量下降至 272 万个。
大幅下滑的移动 App 数量背后是,移动 App 下半场的存量竞争:当触网人口达到天花板后,所有的流量变化都是此消彼长。简单来说,就是一家 App 流量的增长,通常伴随着另外一家或者多家 App 流量的减少。
在月活过亿的头部四大行中(工商、农业、建设、招行),来自中金关于手机银行 App 2022 年半年报的数据报告显示,在 2022 年1-6 月的同比增速变化中,招商银行自 2 月份开始持续走低。
这种走低,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根据财报信息显示,2021 年 6 月末,招商银行两款 App 的月活跃用户达 1.05 亿,环比 2020 年末下滑 1.87 个百分点。
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2021 年上半年招商银行 App 的月活跃用户数,较 2020 年年末的 6126.38 万户,仅增加了约 14.31 万户;而人均登录次数则从 2020 年末的 11.98 次,下降至 2021 年上半年末的 10.94 次。
以信用卡服务为中心,专注于生活服务场景的“掌上生活”App 的表现则更为差劲。2021 年上半年,“掌上生活”App 的月活用户较 2020 年末的 4603.17 万户减少 255.76 万户,相对减少 5.56%。
过去,以零售之王著称的招商银行,曾因为数字化能力突出,被外部称为走出金融周期的银行生意。但是目前来看,招商银行不仅尚处于穿越金融周期中,线上也正在进入移动 App 的互联网周期。
双周期叠加下,手机银行做减法,正在成为业内的主要动作。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1 年下半年开始,建设银行下架“龙支付”生活 App,工商银行下架“融e生活”App。此前,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上线的本地生活类型 App,也均已下架。下架后,本地生活场景的功能将由所属手机银行的主力 App 来承担。
减少以场景区分上架的 App 数量,做大核心的手机银行 App,成为不少银行在移动流量红利消失后,以场景驱动手机银行 App 继续增长和保持用户粘性的主要手段。
02
高频生活场景,难称最优解
当整个行业以更精细化的 App 运营方式,来对抗互联网周期时,对于招商银行来说,这条路可能也并不通畅。
一方面,招商银行很早就进行了精细化动作,资源主要集中在手机银行 App。2018 年通过“饭票+影票”的双票功能,加上陆续更新上线的交通出行等功能,已经通过连接本地生活的场景,获取过一轮用户增长动力。这意味着在下半场,延续老套路的额外增长动力有限。
另一方面,不同于互联网企业,本地生活的流量来自供给的丰富度和履约的时效性,属于典型的平台双边市场;手机银行本地生活的流量,往往是金融流量的附属品。
在这个交易模型下,先有金融流量,再有交易场景,且主要是用来提高用户粘性的服务场景,银行作为平台能够提供的往往是更优惠的折扣,而非供给资源。
不仅对比互联网本地生活平台难以形成优势,即使对比同类手机银行,在整个行业都开始更强调聚焦的 App 减法潮下,招商银行也难以提供具有差异化的服务场景,来提高自家手机 App 的竞争力。
场景红利之外,在数字金融时代,开放更多的 API 和合作伙伴共建数字生态,正成为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三阶段。
不同于前两个阶段更多地强调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场景等 To C 渠道红利,在第三个阶段则强调数字技术红利,连接成为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以开放技术丰富供给侧的能力,而非金融优惠介入用户场景。2022 年,招商银行发布手机银行 App11.0 版本,升级“招财号”财富开放平台。截至 2022 年 6 月末,招商银行 App 开放 API 接口 211 个,累计上线小程序 2701 个,引入合作商户 724 家。
在对公客群上,开放 API 同样也是核心。截至 2022 年半年报期间,招行公司客户 96% 的基础服务业务可在线上办理;向企业客户开放 API 接口 2078 个,较 2021 年末增长 63%,累计服务企业客户 12001 家,较 2021 年末增长 395%。
API 技术连接之外,小程序作为一种连接方式,也开始成为手机银行的重点发力方向。
招商银行 App 上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开发的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服务能力覆盖全部 341 个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和 115 个住房公积金分支机构,服务全国约 1.64 亿住房公积金缴存人。
但是不同于手机银行上的早期发力,在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平台战略上,招商银行并没有先发优势。
以工商银行为例,也几乎同时将手机银行 App 建设,作为全行基础性工程与“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支撑,加快服务、场景、运营等方面创新,打造“最好手机银行”。
建行则是以手机银行+建行生活 App,作为线上客户经营“双子星”平台,预期未来“双子星”之间将实现用户互通、流量互引、功能互融,共同驱动客户增长飞轮。
同行竞争之外,银行通过 API 接口与第三方合作,开放自身的数据与服务能力,切入各个生活场景。某种意义上,银行角色被后置,客户在使用银行的服务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是在与银行产生连接。客户与银行的联系被弱化,这与银行想增加客户联系的初衷是相悖的。
作为一个行业的理想国蓝图,银行们制定战略,思考将如何在全球和本地发展,并建立评估新 API 和伙伴关系潜力的结构;但是开放银行业接下来将如何展开,以及最终将走向何方,仍需要时间和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