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加持,新年不容错过的效率神器

  1993 年,人类第一次将互联网接入公域,而在三十年后,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临了——2003 年之前,人类历史上产生的信息总量,还不到 2023 年的数百万分之一。

  信息过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对着手机屏幕发呆,因为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也不知道有效信息藏在手机的哪一个角落。

  这也是为什么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变得举重若轻——当下最了解你需要哪些信息的,可能就是手机里的语音助手了。

  在 ChatGPT 崛起的 2023 年,各家都在发力让语音助手搭载大模型,过往只是设设闹钟、讲讲笑话的语音助手,也在无数次反馈和更新中,逐渐从「离谱」到「靠谱」。

  华为智慧助手小艺也不例外。作为手机端最早公测上线搭载大模型的智慧助手,爱范儿也对小艺进行了深度体验,我们发现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全新小艺变得更聪明能干、用起来也更加舒心,是真正能靠「语音」就帮上忙的「助手」。

  工作学习助理:在砍柴之前,刀就磨好了

  大模型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新闻热搜中的常客,同时又没有多少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其背后晦涩的技术原理也让很多想要了解它的人望而却步。

  而搭载了大模型的小艺,把高深的技术原理变成了「动动嘴就能用」的简单交互,给了我们一次和 AI 技术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全新小艺的出现,再次将「生产力工具」这个概念,钉在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中。

  评价一个工具是否好用,上手难度是重要指标,过去手机助手时常被用户诟病,主要是因为听不懂问题和找不到答案。

  而有了大模型加持的小艺,能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理解并执行用户的指令。简言之,不管是打字还是语音,像和朋友说话一样与小艺交流,它都能明白你的诉求。

  这两周,我们把小艺带到了工作中,发现它确实可以把我们的想法和创意高效展现。

  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春节可以算是媒体界的「期末考试」,浩如烟海的选题横在眼前,筛选的过程有点像大海捞针,每一篇资讯都需要快速浏览,哪怕是一个评论都有可能成为这篇文章的切入点。

  ▲图片来自:AI 工具生成

  我们抓取文章的重点,一般需要先全文通读,再尝试总结,平均一篇长文需要 10 分钟左右,而使用「文档助手」,只需要把报告文件发送到聊天框,小艺就能快速生成要点和 3 个核心问题。

  比如这篇来自艾瑞咨询的《AIGC 场景应用展望报告》,将近 50 页的超长图文,小艺用不到 20 秒的时间,就总结出了核心观点,几乎可以帮我省下一大半的工作量。

  基于大模型的版面理解技术,小艺能够实现真正的全文解读,遇到不太懂的地方,还能通过多轮问答,让小艺把复杂的文档内容解释清楚。

  除了单独使用的聊天框,也可以配合其他应用程序同步运行,「伴随」是小艺的另一大优点,例如平时在阅读浏览新闻资讯 App 时,只需唤起小艺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几千字的文章在数秒内就被提炼了中心主旨。

  目前华为浏览器、公众号及其他常用资讯类 APP 都能呼出小艺快速提取要点。常用的场景都覆盖了,大模型也更有用武之地。

  小艺输入法中的「小艺帮写」是我在整个测评期间用得最多的功能,无论发言稿还是总结月报,只要是功能性材料的写作,它都能生成一个标准模板,并且还有三种语气可供选择——正式、文艺、幽默。

  上班时开启「打工人」的职场用语,完成年终总结、述职报告、演讲稿;下班后切换回「休闲」状态,用幽默的语气写朋友圈、小红书的文案,不再怕词穷。

  比如最近公司正在策划年会,需要给每一位同事发一封邀请函,我把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告诉小艺,不到三秒,小艺就给我了一份格式工整、内容齐全的邀请模板,稍加润色后就能直接使用。

  学生时代常有「有人帮我写作业」的幻想,上班后总算是实现了。

  其实小艺提升工作「幸福感」技能还有很多,比如文件扫描和表格提取。临近过年,让打工人崩溃的,往往是越来越近的年终汇报 Deadline 和各种接踵而至的文书流程——扫描文件、表格整理虽然都是基础事务性工作,但也是最消磨创造力的劳动。这一点,如今我已经习惯让小艺帮我解决。

  小艺的「智慧视觉」不但能自动矫正扫描资料的扭曲倾斜、阴影褶皱,还能直接将其转成电子文档,是比传统扫描仪更好用的 AI 扫描仪。

  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做好充分的准备干活才有效率,但小艺早就把刀磨好了,我只需要把文档发给小艺,干起活来就是快刀斩乱麻。

  日常生活助理:有事找小艺,一句话搞定多件事

  英国设计大师查尔斯 · 伊姆斯说:

  识别需求,是设计的首要条件。

  小艺支持多任务指令,一句话就能搞定多件事。在使用小艺的这两周里,这个功能极为好用——比如在做饭的时候。

  有次难得抽空亲自下厨做个猪肚鸡,把手机往灶台上一摆,对着做菜视频一顿操作,把菜洗好准备上汤包的时候,才想起来提醒妹妹回家吃饭,但这时沾满油的手又不好碰手机。

  小艺在旁边就不需要洗手、擦干、拿起手机发微信这些按部就班地操作,动动嘴就可以搞定所有事情。

  倒计时四十分钟我要煲汤,发个微信给妹妹问她什么时候到家?

  小艺的「识别」能力,随着大模型的加入又提高了一个维度。

  全新小艺不仅能轻松抓取你的需求,还可以帮你找到本应该知道、但逐渐在淡忘的传统记忆,比如春节期间的年俗,是很让头疼的问题,一想到家里的长辈会问初一到初七分别要准备什么,就感到头大——这些不太常用的「常识」,让小艺来处理确实是恰到好处。

  AI 大模型改变生活的趋势很明显,但各家产品却有不同的发展道路。龙年将至,华为也用全新的小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AI 将融入每个场景,简化每个流程。

  评测期间,我也将小艺全面纳入到工作与生活当中,许多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接入 AI 处理,确实省心不少。我也找到了更多的空档,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中。

  华为技术先行,让手机成为 AI 时代的亲民载体

  德勤在《全球数字消费者趋势调查 · 中国篇》的统计中显示,下至 18 岁上至 60 岁,有近 90% 的人每天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手机。

  ▲ 图片来自:全球数字消费者趋势调查(中国篇)

  在各种工作群和短视频中穿梭的我们,很少会思考这个新常态,而和小艺相处的这两周,我在它的身上似乎找到了答案:手机在覆盖我们生活全场景的同时,AI 大模型似乎正让所有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从去年开始,到最近的 CES,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探索 AI 硬件形态,但在我看来,最容易触达大多数人的 AI 载体,还得是手机。

  长久以来,手机语音助手给用户留下「不太好用、不太实用」的刻板印象,似乎没有得到市场强烈的反响,最后依然是「高像素、大镜头、长续航」成为了我们换机的推手。

  这也是小艺最让我觉得惊艳的地方,有了 AI 大模型加持后,手机语音助手终于能够理解复杂需求,并且完成复杂事务——这时候,手机中的语音助手,就成了我换机的动力。

  2023 年,随着 HarmonyOS 4 的发布,小艺智慧能力取得了跨越式的成长。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全新小艺引领智慧交互全面升级。如今,小艺也在近几个月的迭代更新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好用。

  让更多华为手机用户享受 AI 时代的红利,是华为对「技术先行」理念的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路线让这家公司总能在前沿技术的探索和落地上先人一步,而当中最大的意义,是让终端设备变成了大模型的「亲民载体」。

  与其他单一场景的 AI 产品不同,小艺是少有能在手机、车机、智能家居系统之间流转的智慧助手。

  小艺建议能懂你所需,主动服务快人一步。例如,早晨起床,小艺建议的早起场景卡能帮助你第一时间获取今日天气状况与最新资讯等;通勤路上,驾驶场景卡让你在坐进车内后,就把你常听的音乐和导航路线推送出来;当你旅行或出差的时候,航班场景卡让你在抵达机场时,就能快速获取到登机的最新信息和关联服务;当你到其他城市,跨城场景卡能帮你获得当地常用的攻略和出行工具,十分便捷贴心。

  这意味着小艺不仅在回答用户问题,更是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作为华为用户的信息与服务枢纽,小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景、设备,通过连续性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这是硬件厂商在整合 AI 能力时具备的优势,基于海量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小艺,服务能力会更贴心,应用场景也会更开阔。

  对于更多人而言,需要的不是别在胸口的 AI pin、不是随时多带一个 Rabbit R1,而是拿起手机,像小艺这样的智慧助手,在 AI 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好用了。不久前,华为还官宣了鸿蒙星河版,未来小艺也将在全新的鸿蒙系统中实现再次进化。

  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在这一次次进化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