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纪录片引玩家热烈围观,米哈游离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GameLook 报道/玩家心目中的米哈游,是二次元领域的领跑者,更是国内游戏市场的重要开拓者。

  它很像 Supercell,仅用少数几款产品实现惊人成绩。但不同于前者,外界得知解散的米哈游重点项目仅有 Project SH,目前依然保持较好势头,刚获版号的新游《绝区零》预计将于今年上线。理论上,这家公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站在命运的路口,米哈游正面临相当多选择:是安于现状继续做一家游戏公司;还是拿着花不完的现金做些“有意思的事”?从结果来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成为米哈游的下一方向。

  成立之初,几位公司创始人便提出“技术宅拯救世界”的浪漫愿景。截至目前,米哈游大部分的技术产出主要应用在游戏行业。但在 GameLook 看来,米哈游正跟随游戏圈老前辈步伐,走上一条从产品到技术、从技术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例如,近日随着旗下云游戏《云·星穹铁道》上线,米哈游对外发布云游研发纪录片《开启无边界的游戏世界》。讲述其如何通过自研服务器和自建机房等方式降低成本,帮助云游戏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朝着构筑“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令人意外的是,这条晦涩的技术向视频内容在B站意外获得近百万播放量。虽然枯燥,却可能是玩家看得最认真的技术视频,如此高播放量实属难得。透过这则纪录片,我们同样能看清米哈游想要成为科技公司的探索和努力。

  云服务器太贵,米哈游:干脆自己建吧!

  2019 年,随着谷歌云游戏服务 Stadia 引爆市场,云游戏成为当年最热的风口之一,微软、索尼、亚马逊、腾讯等海内外巨头纷纷入局。如今,Stadia 已经关闭一年有余,海外其他大厂则开始深入追求主机和 PC 游戏云化。

  反观中国公司,却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云游戏路线——推进旗下手机游戏的云化。

  不同于海外手游更偏轻度,云化重要性不高。符合中国玩家口味的手游多半是竞技类产品、MMO 和二次元游戏,云化的迫切性更强。例如,腾讯《和平精英》等竞技游戏均已实现云化,网易旗下主力游戏几乎全部推出云游戏版。

  不过,之前几年困扰云游戏发展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那就是:贵。这也是米哈游放弃外购公有云方案,自研云游戏服务器、搭建云服务器中心的出发点。

  从《原神》到《崩坏:星穹铁道》,米哈游旗下产品的痛点在于:包体越做越大,对玩家硬件设备提出较高要求,很难兼容更大规模泛用户。此时,发力云游戏已是大势所趋。

  但他们面临的的第一个难题出现了:市面上能跑他们游戏的高性能服务器少,很大部分还被租去跑 AI,导致云服务扩容困难;第二个问题是:机器贵,公有云服务器并非专为游戏服务,意味着成本高,玩家也需要面对高昂的费用支出

  画面中,米哈游云游戏研发组的朱同学提到:云游戏需要非常夸张的算力,才能满足几十万玩家同时在线——究竟是米哈游产品已实现几十万云玩家同时在线,还是未来目标将是满足几十万在线量?令人浮想联翩。考虑实际情况,可能后者更加真实。

  无论如何,现实困境依然根深蒂固。“思来想去,干脆我们自己搭建云游戏服务器吧。”

  面对云服务器硬件设备这样的未知领域,由于在零件选择上更自由,因此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米哈游也遇到厂商制造延期、冷门配件供货不足等数不胜数的困难。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有限的硬件选择,从头设计一款适合云游戏的硬件是米哈游唯一选择。他们决定全面自行设计研发组装配件,除 CPU、显卡、硬盘、内存几大件,只要市场上现有选项不满足需求,他们通通选择自研。

  “总之就是,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之后在华东、华北、华南和华中、西南区域设立机房,向周边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云游戏服务后,米哈游成功降低云服务的成本、减少了亏损,也因此扩大云服务的规模,容纳更多玩家同时运行游戏,稳步迈向“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

  米哈游是不是一家科技公司?

  自研云服务器、自建服务中心的行为,在游戏圈其实并不少见。真正引人侧目的点在于,一家二次元游戏公司完成了这项挑战。其实,这往往是拥有较大用户群和固定业务量的腾讯、网易等大厂的标配,也让外界口中的“腾网米”三强称号真正立住了。

  事实上,比米哈游还要“抠门”的公司比比皆是:如网易、阿里、百度等均有自建机房、能省则省,腾讯为了“省钱”直接自研芯片;国外,谷歌为了省下带宽钱,甚至自己铺设光纤——这种任性的“省钱”行为,是巨头才能感受的“甜蜜烦恼”。

  同理,作为行业引领者的米哈游,正遭遇旁人无法感知的技术自主和服务用户的巨头级挑战。而它也顺理成章地延续了腾讯、网易等游戏圈前辈路径,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确是行业领先公司。

  走在巨头化道路上,“抠门”的米哈游未来说不定将直接自研 GPU 芯片,毕竟也有其他国内公司正在尝试。这家公司下一步仍然是未知数,但种种行为已经证明,如今的米哈游成为了事实层面的科技公司。

  不过,由于自家技术仍只服务玩家和游戏行业,它的科技属性依然不被公众所承认,仍有几分“低人一等”的意味。这也是游戏圈经常遭遇的悲哀和无奈,GameLook 认为,尽早走出游戏,将会是米哈游的历史性抉择。

  要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必然需要拓圈至更大的非游戏领域。未来服务对象不能只有“游戏”,面向互联网普通用户或是企业级市场,才会得到公众承认。

  参考另外两位“老大哥”:腾讯诞生之初是一家以即时通讯业务为主的公司,网易则是网站出身,遭遇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二者才开始迈向游戏业务。如今,腾讯游戏业务的营收占比常在 30% 左右,网易也在向音乐、电商等多领域发展。

  但米哈游的路线则有些不同:它一开始就是游戏公司,也想要用科技服务更多用户。不过,隔行如隔山,即使想要走出游戏圈,米哈游目前仍然主要通过投资介入脑机、可控核聚变、火箭等其他科技行业。

  GameLook 发现,米哈游真正亲自下场其实是 AIGC,蔡浩宇亲自带队研究。相比其他领域,AI 可能是游戏公司“跨行”最有利的方向。

  不止是投资 AI 初创公司 MiniMax,米哈游早就在自建 AI 团队。虽然目前并未透露旗下团队实力,但玩家其实早有感知。去年,《崩坏:星穹铁道》已经尝试将 AI 应用到了角色行为管理、3D 建模调优、NPC 台词等多个方面。

  从 2021 年 10 月《云·原神》安卓平台上线到今年 2 月,在云游戏上的探索逐渐深入的米哈游,终于放出云游戏研发纪录片,引发玩家高度好奇。更令人好奇,外界何时能够看到米家 AI 纪录片,看清这家新晋科技公司的又一次重注。

  结语

  刚一复工,OpenAI 推出的全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Sora”便引发行业地震,再次坚定中国公司追赶 AI 风口的决心。马斯克感叹“gg humans”的当下,米哈游的 AI 布局更引发好奇:之后是服务自己、还是面向行业,亦或是为普通网民所用……仍需要等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如抖音之于字节跳动、微信之于腾讯,AI 能否成为米哈游走出游戏圈,全面兑现“科技公司”的历史性机遇?不光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也依赖于蔡浩宇等几位创始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