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狂欢,实用主义的暂时胜利

  文斑马消费,作者范建

  这几天,理想汽车迎来了一场大狂欢。

  2 月 26 日,公司披露了一份“创历史”的 2023 年度业绩公告:营收破千亿,整体盈利过百亿,现金储备上千亿。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也是中国首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业绩披露后,理想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均迎来大幅上涨。27 日,理想汽车-W 收涨 25.45%,市值单日上涨超 700 亿港元,比小鹏汽车-W 总市值还要高。

  2014 年前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先后破土,在同一起跑线上,逐浪新能源汽车。期间,有人削尖脑袋挤进来,更多人则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出去。

  只是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新能源车市,就从蓝海杀成了一片血海。

  期间,新势力销售榜第一的位置上,城头变幻大王旗,理想汽车从未品尝过登顶的滋味。2023 年,它却一举逆袭,率先“上岸”。

  是什么成就了理想汽车?原因自然有很多。如果非要总结,那就是“实用主义的暂时胜利”。

  极度实用主义

  作为理想汽车的创始人,80 后的李想,无疑是聪明的,且是一个极度的实用主义者。

  或许正是基于此,他才用自己高中时期,惊人的业余收入水平,打动了父母,同意他放弃高考投身创业。从个人网站“显卡之家”,到泡泡网,再从泡泡网孵化出汽车之家。

  作为国内最大汽车资讯网站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可以很方便地接收汽车行业的第一手信息,也能更直观地了解汽车用户的需求。

  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早在 2014 年 4 月,就成为了特斯拉 Model S 的首批 8 位中国车主之一,从埃隆·马斯克手中,接过了车钥匙。

  这时,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正蠢蠢欲动。当年 10 月,李斌找到李想,想将他拉入自己的蔚来造车计划中。李想同意投资,但拒绝合伙。因为,他自己也有了造车的打算。

  2015 年 6 月,李想辞去汽车之家总裁职务,随即成立车和家,开启了自己的造车之旅。

  按照李想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用户需求的理解,车和家计划从 Smart Electric Vehicle(SEV)小型智能电动车入手,借助相对简单的技术和低廉的价格,为城市通勤一族提供新能源解决方案。

  这款车速不超过 45 公里,价格几万块的产品,相当于更智能、更时尚的“老头乐”。

  可是,这款低速电动车产品,未能等来新标准的落地而胎死腹中。

  市场不等人,机会稍纵即逝。车和家很快转向对中型 SUV 理想 ONE 的开发。

  当时,对于理想 ONE 采取怎样的技术路线,公司内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特斯拉以及蔚来、小鹏等,均 ALL IN 纯电,这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方向。

  而李想则坚持认为,电池、充电等技术尚不成熟,过渡性的增程式可在公司发展初期缓解成本压力,从用户的角度看,也可以解决里程焦虑。

  于是,从 2018 年 10 月理想 ONE 发布直到如今,理想旗下所有产品,全都是增程式汽车。

  期间,理想的增程式技术,屡屡被业内外斥为落后、糟糕、过时。李想对这种争论极为反感,甚至公开破口大骂。

  从如今的成绩来看,李想赌对了新能源汽车的上半程。2023 年,理想凭借 3 款车型,实现了 37.6 万辆的年交付,为 30 万元以上 SUV 和 3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双料销冠,也是中国年交付超过 30 万辆的造车新势力。

  截至 2023 年末,理想汽车已累计交付超过 63 万辆汽车。但要问身边开理想的朋友,理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大概很多人都说不上来。这,恰恰就是最真实的理想。大尺寸能装下更多人;沙发、冰箱、大彩电等可见物料的堆砌;不为缺电而烦恼……正是当下中国家庭用车最大的需求。

  极度抠成本

  李想是乔布斯的信徒,在产品的打造上,理想也一度追随苹果。

  首款产品理想 ONE 推出后,单一产品一卖就是 4 年。直到 2022 年,ONE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理想密集推出 L9、L8 和 L7,产品矩阵才稍显丰富。

  理想的抠门,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就连品牌名的字数,李想都能将其与成本关联起来。

  李想曾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说,品牌是“理想”(不是理想智造,也不是理想汽车),车尾和线下门店的灯箱从四个字变两个字,都可以降低成本。

  目前,理想在售的L系列 3 款车型,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怎么看怎么像“套娃”。这样,可以在同一个平台生产,同样的零件可在不同车型上反复使用,甚至在营销推广上,也可以少花钱,省出来的都变成了利润。

  这样的产品策略,也一度让理想遭遇大危机。

  2022 年,问界 M7 发布,同样的增程技术,又有华为的加持,加之更低的价格,直接将理想 ONE 打残了。导致其销量崩盘,提前停产。

  就在 ONE 退市之前,理想也不忘从车主身上捞一把。停产消息秘而不宣,致使很多车主在购买理想 ONE 不久,就面临车辆大幅贬值和降价。被割了韭菜的车主们,甚至策划发起对理想汽车“欺骗销售”的集体诉讼。

  理想的抠,还体现在员工身上。过去几年,理想汽车频频对外发布各种销量喜报,取得各种第一,可到了给员工发年终奖的时候,却由以销量不达标为由,打折发放年终奖。

  2023 年,理想汽车盈利过百亿,理想的员工们,应该是年终奖数到手抽筋了,也是李想兑现“赏罚分明”承诺的时候了。

  突击补短板

  理想汽车一直采用的增程式路线,对核心技术的要求不太高,公司早期对技术的投入,就远低于蔚来、小鹏等同行,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因此,即便是所有新能源玩家都亏损的时候,理想汽车也能较好地控制亏损幅度。

  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销量规模,成本优势所体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就充分显现出来了。

  2023 年,理想的汽车销售毛利率已达 21.5%,整体毛利率更是来到了 22.2%。

  然而,随着新能源电池、充电等技术的提升,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已大幅缓解,增程式技术会结束它的历史使命,理想终会回到主流竞争赛道上。过去,它在技术上投入的不足,都需要快速补齐。

  在“蔚小理”等头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的研发投入力度,历来最小。2020 年-2022 年,累计研发投入远不如蔚来,只与营收规模更小的小鹏旗鼓相当。

  第一财经曾发文,将造车新势力们的研发成果拿出来 PK。截至 2023 年 8 月,蔚来汽车的专利申请量最高,达到 6071 项;小鹏和理想分别为 4118 和 4069 项。

  在授权专利这项指标上,蔚小理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开。小鹏以 1004 项位居第一,蔚来排名第二为 995 项,理想则仅有 336 项。

  虽然,专利的多寡,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但通常情况下,专利多的企业,都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2022 年和 2023 年,理想大幅提升了研发投入,分别投入研发费用 67.8 亿元和 105.9 亿元。研发方向主要为智能空间、智能驾驶以及高压纯电解决方案等。

  2024 年,理想汽车又将迎来一个产品大年,会有 4 款增程和 4 款纯电车型上市。其中,预热许久的 MPV 车型理想 MEGA,已确定于 3 月 1 日正式发布并交付,预计售价 60 万元以内,这也是理想旗下首款纯电产品。

  今年初,李想就通过自己的微博发布了公司新一年目标:800000、100000、30000,对应的就是年交付 80 万辆、月交付破 10 万辆。

  不过,今年理想汽车的开局算不上太理想,1 月交付 31165 辆,虽然同比翻倍,但环比下滑超过 38%。同期,问界凭借新 M7 的大卖,以 32973 辆的月交付,将理想挤下了新势力第一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