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特斯拉,小鹏汽车也在变了

  “国内最像特斯拉的小鹏汽车,学到了特斯拉应对资本市场的精髓。”在小鹏汽车一季度财报发出之后,一位行业人士对钛媒体 App 感慨说道。

  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之中,小鹏汽车可谓是最像特斯拉的一家,从一开始就打出了智驾的标签,且确实在智驾和智能座舱方面做得相对而言“遥遥领先”。

  那么,既然本来就很像,为什么近期大家的感慨更多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特斯拉,一季度对于特斯拉而言,并不太好过,销量下滑、股价持续下跌、大规模裁员等,都让其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反观小鹏汽车,但从销量、财报数据上来看,其一季度的表现也不甚好。

  但出人意料的是,二者在一季度财报发出来之后,股价都出现了大涨。

  财报发布当天,特斯拉股价大涨超 12%。要知道,财报公布前,特斯拉股价已连跌数日,2024 年以来的跌幅已经超过 40%。

  和特斯拉一样,小鹏公布财报后股价也应声大涨,财报发布当天美股涨幅一度超过 20%,港股也上扬了 13%。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特斯拉和小鹏汽车都给予了资本市场对于其未来更多的信心。

  特斯拉方面,CEO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释放了重磅利好消息,他表示特斯拉低价车型即使不在今年晚些时候量产,也会在 2025 年开始生产。此前有报道称特斯拉将会放弃低价车型。马斯克的亲自“辟谣”无疑又让资本市场看到了特斯拉在未来继续实现销量大涨的潜力。

  此外,马斯克进一步释放的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消息,包括今年 8 月发布 Robotaxi、FSD 价格下调、与其他车企洽谈 FSD 授权,以及到今年底将有 8.5 万块英伟达 H100GPU 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等消息,都让外界选择性忽视特斯拉不太好看的一季度财报,转而将宝继续押注在特斯拉的未来。

  那么,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到底对小鹏汽车施加了什么魔法,让其在资本市场得到了和特斯拉一样的待遇?

  商业模式变了

  我们先从小鹏汽车一季度的财报来看看,到底有哪些变化?

  如果仅从营收和利润变化等角度来看,小鹏汽车的第一季度财报的确不好看。

  2024 年1-3 月,小鹏实现总收入 65.5 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上升 62.3%。同期实现净利润为净亏损 13.7 亿元,但是较 2023 年同期收窄 41.5%,较上个季度的 13.5 亿元更是只多亏损了 0.2 亿元。

  小鹏汽车的主业汽车销售,其营收和净利润变化都和汽车销量密不可分。今年1-3 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 21,821 辆,同比上涨 19.7%。

  如果仅从销量变化来看,就无法解释小鹏汽车 Q1 的营收和净利润变化情况。因为小鹏 Q1 收入的同比涨幅远高于销量同比涨幅,环比下降幅度也低于销量的环比降幅。净亏损的同期收窄幅度远高于销量同比涨幅,环比亏损扩大幅度更是远低于销量环比降幅。小鹏汽车 Q1 的销量几乎是去年 Q4 的三分之一,但亏损只多了 0.2 亿元。这该怎么解释?

  原来是小鹏汽车的“副业”开始体现在财报上了。财报显示,小鹏汽车 2024 年第一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 10.0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的 5.2 亿元增长 93.1%,并较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8.2 亿元增长 22.1%。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 2024 年第一季度记录到的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的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相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小鹏 Q1 财报核心数据,图片来自:截图自小鹏财报

图片来自:截图自小鹏财报

  也就是说,小鹏汽车靠平台和软件技术授权服务,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并且这部分收益改变了只靠卖车呈现出的不算好看的经营业绩。算上技术服务费,小鹏汽车一季度整体实现毛利率 12.9%,较 2023 年同期的 1.7% 大幅增长,较卖出更多车的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6.2% 也大幅上涨 1 倍有余。如果仅看汽车销售,小鹏汽车 Q1 的毛利率仅为 5.5%,可见和大众合作进行技术输出所带来的收入,对小鹏汽车整体毛利率的提升幅度之大。

  而且,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表示,和大众的合作产生的收入并不是一次性收入,这部分收入未来每个季度都会有,而且二季度更多。此外小鹏汽车和大众于 4 月 17 日签订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产生的技术服务费用也将在下半年的财报中有所体现。

  相较财报表现带来的显著提升,技术授权收入对小鹏汽车商业模式的隐性改变,才是外界看好小鹏的根本原因之一。何小鹏指出,小鹏的商业模式变了。“这标志着小鹏汽车已经发展出与传统车企不同的创新商业模式,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技术,不仅将通过小鹏汽车品牌的销量变现,而且可以通过和全球领先的品牌合作,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好的财务回报。”

  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则表示:“这标志着小鹏汽车实现了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同时,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强调称:“小鹏汽车的战略将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在这么卷的市场里面会更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综合能力,使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这样才能够在长跑里面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

  根据财报指引,小鹏汽车预计二季度的汽车交付量将在 2.9 万-3.2 万辆之间,同比增加约 25.0% 至 37.9%;二季度总收入将在 75 亿元至 83 亿元之间,同比增加约 48.1% 至 63.9%。

  即将进入超级产品周期

  小鹏汽车 Q1 财报公布后,招商证券发布报告上调小鹏汽车 2024 到 2026 年的收入预测和调低亏损预测,并继续维持对小鹏汽车的港股“增持”评价,将目标价由 41 港元升至 45 港元。

  招商证券给出的理由是,一季度财报反映了小鹏汽车内部改革后的降本效果以及技术输出带来持续性的盈利贡献。财报显示,小鹏第一季度的销售成本从去年 Q4 的 122.4 亿元大幅下降一半,减少至 57 亿元。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也从去年 Q4 的 19.4 亿元下降至 13.9 亿元。

  这是小鹏 Q1 财报中除技术输出带来的收入外,第二个显著亮点。而降本带来的效果,有望让小鹏的后续车型实现更大的销量规模。

  小鹏今年剩余时间的两款重要车型无疑是 6 月亮相的 MONA 新品牌首款A级纯电车型和计划四季度交付的基于小鹏最新技术规模降本的首发车型——纯电中型轿车“F57”。

  谈及 MONA 首款车型的竞争力,何小鹏表示,过去,为什么在 10 到 20 万的价格区间没有人能做出既漂亮,空间又不错,又有智能驾驶的车?是因为他们都做不到。何小鹏认为在 10-20 万级别的消费群体中,更多的人可能需要高等级智能驾驶,只是以前他觉得太贵了,一旦他可以负担得起这样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其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据悉,和 MONA 首款车型同价位的车型,目前头部车型的月销可以做到2-5 万辆。何小鹏认为,MONA 和这些车型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定位差异,MONA 的车型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美和科技的需求,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也就是说,何小鹏认为在智能驾驶的加持下,MONA 首款车型的销量可以做到同级头部。

  “明年大家应该会看到数据方面的变化。”何小鹏说道。

  另外,何小鹏还透露,四季度交付的“F57”和 MONA 车型,将让小鹏汽车有信心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据悉,在去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的月均销量超过 2 万辆。

  而“F57”和 MONA 车型,也将是小鹏汽车超级产品周期的开头。据官方介绍,今后的 18-24 个月,小鹏汽车每个季度都会有新车型上市交付。

  在财报电话会上,顾宏地表示,我们希望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而非出现间歇性的大幅增长。“因此,我们希望实现每月新增销量的稳定、有序增长,而不是像其他车型推出时那样出现突然的激增。”

  如今看来小鹏汽车正着眼解决新产品后发力不足的问题。但效果如何,还要从接下来的市场表现中去检验。

  大模型将颠覆自动驾驶

  这次小鹏汽车财报公布后股价逆势大涨,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其 AI 驱动的高阶智能驾驶取得了最新进展。在财报公布的前一天,小鹏汽车举办了一场“AI DAY”,向外界展示小鹏汽车在 AI 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

  这次“AI DAY”,小鹏汽车释放出的重磅利好消息是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上车。何小鹏对此的定义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实现了 AI 大模型的量产应用”。

  据悉,AI 大模型对智能驾驶公司带来的改变是,原来基于规则的手工编写代码研发流程变成了基于模型生成规则和对模型进行海量数据投喂和大算力训练。这会带来高阶智驾的能力上限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是能够真正突破以前 10 万+行级别代码的能力上限,或者实现无上限规则的能力。”何小鹏表示。

  而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对用户端的改变是,开启高阶智驾时更像有一个老司机帮自己开车了,而且智能驾驶体验会在短时间内成倍提升。数据显示,在端到端的加持下,小鹏汽车的智驾能力较此前提升了 2 倍,并且实现了“2 天迭代一次”。小鹏的目标是,未来 18 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 30 倍。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对于小鹏汽车的行业地位有何助力?对此,何小鹏告诉钛媒体 App,大模型对于自动驾驶是颠覆性的变革,小鹏汽车今天提出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我相信我们基本上会跟所有的友商拉开一个非常大的差距,因为它(端到端大模型)会有数十倍的提高。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何小鹏还表示,过去十年,消费者普遍认为智能只是新能源汽车的辅助功能,对智能化的需求此前只排在很靠后的位置。但在不远的将来,智能会排在消费者需求功能的绝对前三。“那时候没有高等级自动驾驶,甚至没有无人驾驶的汽车。根本卖不动。”

  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上车,小鹏接下来的目标是,2024 年第三季度实现智驾功能“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 年实现城区智驾堪比高速智驾的体验;同时在 2025 年实现类 L4 的智驾体验。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是小鹏为未来描绘的一张智驾美好画卷。而基于 AI 大模型的 AI 天玑系统的全量推送,则展示了小鹏智能化功能在此时此刻的行业竞争力。小鹏汽车官方对此的定义是“行业内首个将 AI 技术同时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

  简单来说,已经大范围开始推送给用户的 AI 天玑系统,主要为用户升级了三大核心功能,分别是 AI 小P、AI 司机、AI 保镖。其中 AI 小P应用了全域大语言模型,提升了车内语音助手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AI 司机具备 AI 代驾和 AI 泊车功能,这是基于小鹏智驾能力衍生的用户高频使用的智驾场景;AI 保镖则是对系统主动安全提醒功能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 AI 的先发优势,或者说简单来说在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何小鹏为小鹏汽车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像大众汽车集团一样覆盖全球市场的多种产品类型、拥有广阔客群的超级品牌阵营,其中的底色是 AI 智驾。”(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王瑞昊,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