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当英伟达创始人 CEO 黄仁勋自信地拿着塑料啤酒杯走向 Computex 舞台时,他向观众喊话:“谁创造了世界上最棒的 GPU?”观众们齐声回答道:“英伟达!”
为了迎接英伟达的这一天,黄仁勋等待了 30 年。因为曾经经历过苦难的磨砺,他才更享受如今这种万众瞩目的优越感。
目前,黄仁勋以超过 1060 亿美元的净资产超越迈克尔·戴尔,升至全球富豪榜排名第 13 位。黄仁勋也是 22 位创立了财富 500 强公司的 CEO 之一。
上周,英伟达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超过苹果公司成为美股市值第二大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员工人数仅不到 3 万人,这意味着每个员工平均创造的价值超过 1 亿美元。
相比之下,目前美股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微软拥有超过 22 万员工,苹果公司拥有超过 16 万员工,微软和苹果每位员工创造的市值分别为 1900 万美元和 1400 万美元,远不如英伟达 1 亿美元的人均市值。
用黄仁勋的话来说,英伟达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公司”。黄仁勋就像是这家芯片巨头的“拿破仑”,他的企业管理理念也是带领公司飞速崛起的关键。
第一财经记者在参观英伟达总部大楼时发现,在这家公司四层楼高的建筑内部几乎看不到电梯,黄仁勋要求尽量少装电梯,因为他讨厌等待。
英伟达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也正如建筑的风格那样,它的结构像神经网络,而不是金字塔。透明度和速度永远置于优先地位,这使得企业内部推动任何事情都能高效且目的性明确。
很多人将生成式 AI 视为推动英伟达市值暴增的主要驱动力,认为英伟达乘上了 AI 的东风,但他们更需要看到,英伟达的成功是基于数十年前独特的战略布局,这些战略在几十年前根本无法被人理解,但今天,已经构成了该公司严密的“护城河”,成为科技巨头们纷纷效仿的模式。
例如,黄仁勋早在 2006 年就在英伟达内部开始部署开发软件生态系统平台 CUDA,这一超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帮助英伟达将其 GPU 使用范围扩大到游戏之外。
当进入生成式 AI 时代,CUDA 软件作为向开发人员提供在英伟达芯片上运行人工智能程序的工具,已经成为英伟达企业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英伟达允许开发者在已安装 CUDA GPU 的系统中创建和部署生成式 AI 助手。
如果说 CUDA 的好处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显现,那么英伟达的另一个“护城河”,则是它独有的计算网络连接技术 NVLink。英伟达早在十年前就在 GTC 2014 大会上推出全球首例高速 GPU 互联技术 NV Link 1.0,为百亿亿次级计算铺平了道路。今年,该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巨头们直到近期才意识到英伟达的网络连接技术发展过于强大,已经不是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超越的,需要借助联盟的力量。
上个月底,包括谷歌、Meta、微软、AMD、英特尔、博通、思科、惠普(HPE)在内的科技巨头宣布,成立了 Ultra Accelerator Link“超级加速链路”的联盟(UALink),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GPU 网络通信行业开放标准,目标就是挑战英伟达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可以说,英伟达围绕超级计算能力已经构建起一座难以攻破的堡垒,现在公司正在发展成为巨大的“AI 工厂”,为人工智能充实“弹药”。
黄仁勋在去年的一场播客中表示:“创建一家公司,创建英伟达,比我们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难一百万倍。如果我们意识到痛苦和磨难,意识到你将感受到的脆弱,意识到你将要忍受的挑战,意识到你将要经历的尴尬和羞愧,意识到所有出错的事情,我想没人会再创办公司了。”
掌舵英伟达 30 多年,黄仁勋一直身处技术发布的第一线。他从未谈及继任者,也从未停止过奔跑的步伐——英伟达的产品发布时间表仍在加快,最近公司发布了未来两年的 AI 芯片发展路线图,将芯片迭代周期缩短至一年更新一次。届时,黄仁勋又将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人。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