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仁勋还成不了世界首富?

  美东时间 6 月 17 日,英伟达以 3.34 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但在英伟达登顶时,作为创始人,并担任 CEO 长达 35 年的黄仁勋,并没有变成世界首富。

  这天,黄仁勋以 1160 亿美元身价,排在彭博全球富豪榜 11 位,同一时间,马斯克以 2030 亿美元身价跃居第二——尽管当时马斯克掌管的包括特斯拉在内的 6 家公司,市值全加起来,还不到英伟达的三分之一。

  黄仁勋的身价没有大幅增长,主要因为他持股占比仅在 3.5% 左右,跟马斯克持有特斯拉近 20% 股份相差甚远。一位网友对此感到疑惑:我们楼下烟杂店老板再不济,也是夫妻两人各有 50% 股份呢?

  文 徐晴

  编辑 金匝

  运营 泡芙

  “黄仁勋溢价”,1300 亿美元

  为了证明黄仁勋对英伟达的贡献,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发明了一个词语——“黄仁勋溢价”。它代表着,如果没有黄仁勋担任 CEO,英伟达的市值会下降多少。

  根据科技媒体 historytools 报道,一位分析师估计,“黄仁勋溢价”约为英伟达当时市值的 15%。也就是说,投资者愿意为这家公司多支付 1300 亿美元,仅仅因为黄仁勋是它的领导者。

  不难想象,为什么“黄仁勋溢价”如此之高。毕竟,在过去的 35 年里,英伟达创造过很多奇迹,而黄仁勋是其中的关键角色。

  ▲ 图 / 视觉中国

  创立至今,英伟达至少有 5 次几乎告别行业,但每次都能熬过至暗时刻,逆风翻盘。

  创业初期,本来就没什么钱的公司,研发方向出现问题,是黄仁勋跟客户谈判,赊着客户的账及时纠错,然后成功;英伟达曾先后跟微软、苹果两大客户翻脸,股价大跌,黄仁勋又决心进入游戏行业,又迎来了暴雪、索尼等新客户。

  公司发展还不稳定时,黄仁勋决定每年投入 10 亿美金研发 CUDA 平台,公司一度亏损,财报上出现负数,但多年后,以 CUDA 为核心的软件生态,成了英伟达芯片硬件业务的护城河。

  在经历游戏、加密货币泡沫之后,AI 的飓风刮起来之前,2015 年,黄仁勋宣布公司要向 AI 企业转型,2016 年,英伟达就把全球第一个 AI 系统 DGX-1,交给了 OpenAI 曾经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 CEO 马斯克。用当时的眼光看,风险跟机遇说不上哪个更大,但 7 年后,英伟达等来了大模型的风口。

  黄仁勋被称为“硅谷最好战的男人”,熬死了 200 多家大大小小的芯片公司,拳打英特尔,脚踢 AMD。2000 年,对标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摩尔定律”,黄仁勋提出“黄氏定律”,扬言英伟达的产品每 6 个月升级一次,技术更新速度比“摩尔定律”快了 1 倍。到 2016 年的台北电脑展上,黄仁勋称,英伟达和 AMD 的差距是 9 跟0,他已经很久不看 AMD 的战略动向了。

  对手在英伟达的阴影下艰难维生。2024 年第一季度,AMD 的核心经营利润仅为 4.15 亿美元,还没英伟达同期净利润 148.8 亿美元的零头多。截止到目前,AMD 市值不到英伟达的十分之一,英特尔的市值又只有约 AMD 的一半。

  在“地表最强男人”黄仁勋的带领下,自 1999 年上市以来,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 1000 倍,从 150 亿美元飙升至 3 万亿美元。假如有人在 1999 年买了 1 万美元英伟达股票,到现在,已经是绝对的财务自由了。专门追踪名人投资信息的应用 Autopilot 披露,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的丈夫依靠买卖英伟达股票,在短短 3 个月里赚到了 180 万美元,这些钱差不多等同于佩洛西 8 年的工资。

  美东时间 2024 年 6 月 17 日,英伟达以 3.5% 的涨幅、135.58 美元的股价、3.34 万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这是英伟达缔造的最辉煌的神话,是这家公司价值迄今为止的巅峰,也是 AI 和芯片行业的沸腾时刻。

  英伟达的名字最初只有两个字母:NV,源自于 1993 年,黄仁勋在 Denny's 餐厅一个角落的座位上,跟两位顶级工程师 Chris Malachowsky、Curtis Priem 一起筹备创业的时候,用给新项目命名时常用的两个单词“Next Version”(下一代)当作公司的名字。后来,在拉丁语词典上,黄仁勋找到了一个有这两个字母的单词:invidia。拉丁语里,它的含义是羡慕、嫉妒——到了今天,再来看这个命名,会有一种寓言感。

  ▲ 图 / 视觉中国

  如今,英伟达果真成了所有公司都嫉妒的名字,黄仁勋也跟着被加冕为“历史上第一个触达万亿美金的华人企业家”、“第一个创业 30 年做到万亿市值还在 CEO 位置上的创业者”。

  但相比 1300 亿的“黄仁勋溢价”,英伟达市值第一时,黄仁勋实际上以 1160 亿美元身价,只排在彭博全球富豪榜 11 位。

  黄仁勋没能成为首富。这几年英伟达股价的暴涨,也没让他拥有更多的财富。2023 年,英伟达增长 240%,市值增加了 8637 亿美元,相当于涨出了 1.4 个特斯拉,但黄仁勋个人资产只增加了 298 亿美元。

  298 亿美元,听起来很多,但要是跟马斯克对比,少了不是一星半点。虽然直到现在,马斯克掌管的包括特斯拉在内的 6 家公司,市值全加起来还不到英伟达的一半,但 2023 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上涨超 100%,马斯克增加了 1084 亿美元财富。英伟达市值第一的 6 月 17 日,马斯克以 2030 亿美元身价跃居世界第二位。

  没能沾上英伟达太多光,本质上是因为黄仁勋持有英伟达的股份非常少。根据 2023 年年报的数据,黄仁勋作为其创始人兼 CEO,只持股 3.5%,而马斯克持有特斯拉近 20% 的股份。

  黄仁勋既是英伟达创始人,又担任 CEO 长达 35 年,把公司带到了市值第一,成绩斐然,竟然只有这点股份。一位网友感到疑惑:我们楼下烟杂店老板再不济,也是夫妻两人各有 50% 股份呢。

  那黄仁勋,为什么只持有英伟达 3.5% 的股份呢?

  取舍

  黄仁勋的持股,是一个关于放弃的故事。

  2023 年,在面向台大毕业生的演讲上,黄仁勋提到,英伟达曾经多次陷入绝境,每一次面临危机,他都是依靠放弃、撤退、转向重新获得成功。他最终总结说:对在座聪明且成功的毕业生来说,撤退并不容易,然而,战略性的撤退、牺牲、放弃,才是成功的核心。

  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是黄仁勋创立、经营英伟达几十年的核心逻辑。

  1993 年 1 月,创立英伟达的时候,黄仁勋还是个创业新手,不知道该怎么成立一家公司。他只好去律师事务所找律师帮忙,对方问:“你口袋里有多少钱?”黄仁勋掏出了 200 美元,于是,黄仁勋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每人拿出 200 美元,并各自获得了 20% 的股权。

  光有这些钱肯定是不够的。他们的创业项目——做 3D 图像芯片,解决电子游戏里复杂的计算问题,就跟今天的芯片行业一样,极端烧钱,他们需要一个大型的研发部门,需要花钱去寻找人才、购买设备、租赁办公室。

  不知道如何成立公司的黄仁勋,当然也不知道怎么找钱。他临时去书店买了一本《如何写商业计划书》,书一共 450 页,翻了没几页就合上了,他很有自知之明,“等我读完它的时候,公司估计都倒闭了”。

  没有成熟的商业计划书,黄仁勋跟创始团队硬着头皮去找投资人。有 6 个月,他们每天都跟投资人见面,除了聊天和共进午餐什么也没做。6 个月,也是黄仁勋银行卡里的钱能支撑一家人生活的时间。走投无路的他,找到了了前东家 LSI Logic(当时最好的半导体公司之一)的 CEO Wilfred Corrigan。

  Wilfred Corrigan 跟黄仁勋聊完,完全没听懂这是个什么项目,“这是我听过最烂的创业推销之一”。即便如此,出于对前优秀员工的信任,他还是给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打了个电话,说:“我要给您送个小伙子过去,希望您能给他投资,他曾是我们最棒的员工之一。”

  ▲ 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图 / 视觉中国

  最终,红杉资本与另一家萨特·希尔资本(也曾是 LSI Logic 的投资公司),分别投资了 125 万美元,让英伟达拿到了 250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这笔钱来之不易,红杉资本的唐·瓦伦丁在会议上对黄仁勋说:“你要是赔了我的钱,我杀了你。”

  创业公司得到融资,创始人的股权就会被稀释,这一次,黄仁勋跟另外两位创始人放弃了一部分未来的利益,换来了救命钱。在黄仁勋看来,放弃是必须的,初创公司等于快倒闭的公司,“我创立英伟达的时候,每融资一轮之后就立刻开始融资下一轮……生存非常重要,现金为王。作为 CEO,要么赚钱,要么省钱,要么筹钱。”

  拿到投资后,英伟达接到了第一个订单,为日本游戏厂商世嘉生产一款更节省电脑内存成本的图形芯片——NV1。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是英伟达的第一款芯片。

  芯片研发的周期很长,时隔两年,NV1 终于面世,但此时行业变了,电脑本身的内存成本下降,为了省内存成本而花重金研发的 NV1,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世嘉完全可以花一样的钱,去买性能更好的芯片。同时,这款产品无法与主流 Windows 相容。1996 年初,英伟达失去了大客户,只剩下库存里 10 万块没卖出去的芯片。

  货交不了,客户的钱也没赚到,这或许是英伟达历史上最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一次危机。

  黄仁勋果断地放弃:放弃 NV1,放弃 110 名员工中的 70 名,其中包括所有销售人员。他硬着头皮请求世嘉支付全部款项,没想到当时世嘉的 CEO 入交昭一郎被他打动,说服了高层向英伟达注资 700 万美元,继续研发下一代芯片 NV2。

  但 NV2 也因为某些并未披露的原因流产。黄仁勋再次放弃一部分股权,向另外的资本寻求更多资金。1996 年 6 月,英伟达获得红杉资本和 Sierra 资本第二轮 650 万美元融资。

  一年后,英伟达的第三代产品 Riva 128(NV3)推出。它的处理速度比市场上其他芯片快 400%,赢得了戴尔和 Gateway 等 PC 制造商的青睐。到 1997 年底,它的出货量达到了一百万颗,大获成功,英伟达起死回生,之后上市,世嘉公司把手里的英伟达股票卖掉,卖了 1500 万,投资回报比超过 100%。

  因为融资,黄仁勋的股权一再被稀释,1999 年,英伟达上市时,持股较多的包括红杉资本(10.6%),萨特·希尔资本(7.3%),红杉资本的合伙人 Mark Stevens(10.8%),前萨特·希尔资本董事 Tench Coxe (7.9%)。

  至于创始团队,当时黄仁勋持有的股份占比 9.9%,另外两位合伙人分别占比 10.3% 和 10.5%。

  英伟达的股东们

  根据财经新闻网站 Benzinga 统计,2005 年-2009 年期间,黄仁勋曾多次卖掉股票、套现。2011 年是他购入股票、行权最频繁的一年,共有 24 笔交易。

  之后的年份里,买入和卖出交替发生,2018 年,黄仁勋卖掉 43.9906 万股,套现 5468 万美元;2023 年,黄仁勋累计卖出股票 116 次,仅仅在 9 月 12 日至 13 日期间,就抛售了总计 59376 股股票,价值 2690 万美元。整个 2023 年,黄仁勋套现超过 4280 万美元。

  到最近几年,黄仁勋拥有英伟达股权的比例,在 3.5% 左右浮动。

  英伟达上市后,红杉资本和特希尔创投逐渐退出,另外的两位创始人也相继套现离场。英伟达联合创始人 Curtis Priem,曾经是第一任 CFO,他很早就卖掉了手里的股票,目前个人的财富大约价值 3000 万美元。根据《巴伦周刊》计算,要是他一直持有英伟达股票,到今天,他的身价将超过 700 亿美元。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投资者和机构跟英伟达一起在市场中沉浮。如今,英伟达最大的三位股东,分别是美国老牌投资基金公司先锋集团,持股比例 8.28%,资产管理集团贝莱德,持股比例 7.67%,波士顿富达管理与研究公司,持股比例 4.9%。

  ▲ 美国老牌投资基金公司先锋集团总部外的标示牌。图 / 视觉中国

  三家大股东都是公募基金,投资门槛低,面向的是普通公众、投资者。以先锋集团为例,它在全球拥有超过 3000 万名投资者,管理着超过 7.2 万亿美元的资产,而波士顿富达管理与研究的母公司,跟先锋集团并列为美国两大基金管理公司。

  黄仁勋以大约 3.5% 的持股排在第四位,排在他后面、位于第五位的自然人股东是投资机构S-Cubed Capital 的合伙人 Mark A.Stevens,他曾在担任过英伟达的董事,持股只有 0.17%。他之后的其他股东,持股比例都在 0.15% 以下。

  也就是说,英伟达的股权非常分散,黄仁勋持股不多,但已经是英伟达最大的自然人股东,拥有最高投票权,掌握着英伟达的战略决策和内部管理的最高话语权。

  除了这些机构、个人,英伟达的高管、员工也是英伟达股东。

  当年推出 Riva 128 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由台湾供应商生产的芯片不良率约 30%,跟行业平均水平5% 相比,差距巨大,无法向客户交货,而英伟达银行账户中的现金余额,最多能支撑公司再运转六周。

  一次气氛紧张的会议上,有高管建议,让大家手工测试每颗芯片,把不能正常运行的芯片跳出去。黄仁勋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样做会让我们破产。”但他很快接受了。从那开始,从黄仁勋到收发室工作人员,每个员工都在总部加班,把每颗芯片插入电脑、测试、移除,然后发货。平均每颗芯片耗时五分钟,上万颗芯片,就是数千小时的人力劳动。

  这个芯片测试的故事,至今还是英伟达内部的传说。它奠定了黄仁勋后来管理英伟达的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人才为公司竭尽全力,跟公司共享命运,“它必须是一种文化,必须是一种我们做事的基本方式”。

  所以,跟其他科技公司不同,英伟达主要用股权来奖励核心员工,而不是高薪。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OpenAI 最新入职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净收入,是英伟达的两倍。

  针对高管团队,英伟达采用“MY PSUs”的股权激励方式,公司的“三年相对股东回报率”越高,高管们拿到的激励也就越多。以 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为例,英伟达的三年相对股东总回报率为 189%,所以高管们可以最大限度兑现激励。据《福布斯》杂志报道,2023 财年,高管团队里收入最低的,也获得了价值 1480 万美元的股权奖励。

  普通员工也有机会。上市后,英伟达允许内部员工每个月用 10%-15% 的薪水以 85 折购买公司股票,有一位普通的中层员工在 18 年里每个月都内购股票,到他离开英伟达时,他持有的股票一度价值 6200 万美元。有英伟达员工说,表现最突出的员工,每年可以获得基本工资金额 50% 的等额股票。

  ▲ 黄仁勋和员工一起扭秧歌。图 / 网络

  根据量子位报道,就在今年 4 月,英伟达通过“黄仁勋特别补助金”计划,为工作年限或是业绩符合要求的员工提供股票奖励,数量相当于入职时获得的 25%,将在四年内逐步兑现。

  黄仁勋坚信,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员工可以依靠持股致富。这既是他对公司的信心,也帮助他把人才跟公司的绑定在一起,以免被竞争对手用高薪挖走。

  当年上市的时候,还有一部分股权被拿出来激励员工,由 12 位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总股权占比达到了 44.9%,英伟达高管 Jeff Fisher 持有 1.1%。不过,经过二十多年,到今年,黄仁勋的股权只剩下 3.5% 左右,17 位创始团队持股比例仅占 3.99% 左右。

  3400 万与 600 亿

  几天前,黄仁勋涨薪了。

  6 月 26 日,在英伟达举办 2024 财年度股东大会上,最新的高管薪酬激励计划通过,作为 CEO 的黄仁勋,2024 年的年薪是 3400 万美元,其中包括 2670 万美元的股票奖励、400 万美元的现金奖金,以及 250 万美元的安保、养老等费用。相比去年,他的薪资增涨了 60%。

  在美国头部科技企业 CEO 当中,黄仁勋的薪资不算高。苹果 CEO 库克 2023 年薪为 6320 万美元,2022 年是 9940 万;微软 CEO Satya Nadella,去年总薪酬为 4850 万美元。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英伟达薪酬委员会设立的高管薪酬制度,每年都有很严格的上限。而就像给高管们股权作为激励一样,给 CEO 黄仁勋的薪酬里,股票和期权才是大头。

  黄仁勋的薪酬包里有一项“SY PSUs”,与运营利润挂钩,以 2023 财年为例,他获得了近 5 亿美元的股权奖励,这当中包括价值 6180 万美元的英伟达股票,还有通过行使期权获得的 4.428 亿美元的收益。

  不过,他的薪酬跟马斯克比还是差太多了。

  黄仁勋涨薪的 13 天前,特斯拉也举办了年度股东大会。之前一天,马斯克在X平台上透露,他提出的 580 亿美元薪酬提案在股东投票中获胜。

  这个提案金额巨大到令人咂舌,最早是在 2018 年提出的,算是为马斯克量身定做。提案中表明,假如马斯克能完成预定的经营目标,就可以获得特斯拉 12% 的股票期权作为奖励,相当于如今的 3 亿股,总价值超过 580 亿美元。4 年过去,马斯克把特斯拉的市值从 530 亿美元拉到了 6237 亿美元,涨了 10 多倍,奖励也即将落入他的口袋。

  ▲特斯拉 CEO 马斯克。图 / 视觉中国

  论创始人身份、投入程度、业绩成果,黄仁勋并不比马斯克差,如果在 2020 年,英伟达也有针对黄仁勋的激励计划,那此刻的黄仁勋也会拿到上百亿,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首富”。

  黄仁勋 3.5% 的股权跟马斯克的 20%,黄仁勋的 5 亿股权奖励跟马斯克的 580 亿,两个数字的差距,代表着两家公司管理理念上的不同。

  《福布斯》杂志撰稿人彼得·柯翰(Peter Cohan)曾撰文,特斯拉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地方,整个公司都是马斯克来决策。这也意味着,虽然这两年增长迅速,但一旦马斯克决策错误,将由整个公司来承担,有很高的管理风险。

  比如马斯克在 2022 年花了 440 亿美元收购跟特斯拉、SpaceX 都没什么业务关联的推特,一年后,更名为X的推特,估值降到了 190 亿美元。250 亿美元,是马斯克独断专行的代价。

  而黄仁勋信奉更透明和公平的扁平化管理,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英伟达只有 3 万员工,按照黄仁勋的原话,“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公司”,它的组织结构像神经网络,而不是金字塔。Alfred Wahlfors 是 ListenLabs 的联合创始人,他参加过黄仁勋领导力大师课,总结说:黄仁勋有 55 个下属,不会进行一对一的单独会议,只有小组会谈;他喜欢任用新加入公司的毕业生,让他们负责大项目,因为经验不足就意味着没有界限。

  虽然黄仁勋掌握的股权太少,不能像马斯克一样,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拥有巨额财富,但有失就有得,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

  在硅谷,创始人被资本赶走的案例很常见。去年 OpenAI 宫斗,差点将创始人奥特曼扫地出门;乔布斯作为苹果的创始人,也曾被迫离开董事会,12 年后才回归救火。

  马斯克创立的 http://X.com 是 PayPal 的前身,他被董事会和高管背刺、离开,多年后,风水轮流转,他收购了特斯拉,撵走了创始人,自己成了 CEO。如今,已经没有人记得特斯拉创始人的名字,他叫马丁·艾伯哈德。

  黄仁勋在位 35 年,跟英伟达股权的分散有关。假如英伟达董事会想罢免他,按照流程,得超过三分之一的董事参会、超过一半投票同意。正因为股权分散,想达成这一条件很困难,更何况,不管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受益于黄仁勋领导的英伟达,对黄仁勋,他们有足够的忠诚和信任。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图 / 视觉中国

  英伟达曾向雅虎财经证实,目前直接向黄仁勋汇报的员工中,有七人在英伟达工作了二十多年,四人在黄仁勋身边工作了超过 15 年。招聘机构 Glassdoor 数据显示,黄仁勋的员工支持率达到了 98%。

  不过,一部分英伟达员工因为公司股票激励、股价高涨,相继财务自由,他们过于富有和快乐,可能会失去奋斗的动力,很多人在英伟达进入“半退休”状态——这是硬币的另一面,跟黄仁勋最初的理念几乎完全相反。

  至于黄仁勋,薪资没让他财富暴涨,他还可以套现手里的股票。

  公开信息显示,在 6 月 13 日至 24 日期间,黄仁勋减持超过 84 万股,套现约 1 亿美元。英伟达的高管们也在减持,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 卖股票赚了 1270 万美元,执行副总裁 Deborah Shoquist 也卖出超过 4500 万美元的股票。

  频繁套现这段时间,英伟达股价大跌。到 6 月 24 日收盘,英伟达股价跌 6.68%,市值蒸发超 5500 亿美元,跌至 2.9 万亿美元。市值第一的位置还没坐热乎,就重回了第三。

  不知道此刻的黄仁勋是否还会想起当年他说的那句话:“战略性的撤退、牺牲、放弃,其实是成功的核心。”

  参考资料:

  1. YahooFinance:Going all-in with Nvidia: How Jensen Huang’s high-stakes bets paid off

  2. Meet Global:How Nvidia Won the Graphics Card Industry

  3. FourWeekMBA:Who owns NVIDIA?

  4. kamilfranek.com:Who Owns NVIDIA: The Largest Shareholders Overview

  5. CNN Money:The Man Who Came Back From The Dead Again And Again For companies like Nvidia, a superhot chipmaker, winning often has a lot to do with howyou handle the agony of defeat.

  6. Tomshardware.com:Mid-level Nvidia employee retires with $62 million from stock options, while another lost it all — a story of millionaire winners and losers

  7. 每日经济新闻:高位减持,黄仁勋 5 天套现 5.7 亿元!英伟达市值 2 天蒸发 1.6 万亿元,“全球第一股”仅维持 1 天

  8. 后浪森林研究室:“英伟达日”,全球投资人的尖叫与讨论

  9. 腾讯科技:揭秘英伟达复杂薪酬结构:借高额股权奖励牢牢绑定员工

  10. 36kr:马斯克净资产达 2030 亿美元,他的巨额财富都来自哪里?

  11. 投资界:英伟达,拿了史上最牛一笔天使投资

  12. 集成电路 IC:黄仁勋为什么只有 3.5% 的英伟达股份

  13. 晚点 LatePost:黄仁勋,在任时间最长的科技 CEO

  14. 新硅 NewGeek:年薪百万,每年还发股票,英伟达员工还是觉得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