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万骑手,如何“送”出一个IPO?

  文  美股研究社

  2018 年美团上市,敲钟之后的王兴在致辞中,特别感谢了「重新发明手机」的乔布斯: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彼时的中国市场,庞大的人口红利和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生态,让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渐细化。催生出的物流行业,也成为了几年后互联网行业中最大的风口之一。

  而随着“最后一公里”的概念的出现,整个即时配送行业,无数企业都在以公里为半径,推出不同领域的细分服务,来解决用户的消费需求。成立于 2014 年的闪送便是其中一员。

  2024 年 9 月 13 日 ,BingEx Limited 闪送必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送)公开披露招股书,拟在美国纳斯达克 IPO 上市。

  作为十年前的明星创业项目,闪送现在才选择上市?十年过去,如今的即时配送行业既有背靠外卖速递“双修”的美团、蜂鸟,还有背靠京东电商的达达,同时还有快递系的顺丰同城。缺少巨头背景的闪送,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沉寂已久的独角兽,终于要上市了

  根据工商资料,闪送成立于 2014 年。彼时,中国正在经历这一轮前所未有的创投热潮。因此,闪送自诞生起就备受资本青睐:此前,闪送曾获得经纬中国、顺为资本等多家机构的投资。目前,闪送公开披露的融资已达 10 轮,累计金额达 3.39 亿美元。

  在创立初期,闪送主打钥匙证件等重要物件的“江湖救急”,随后将业务扩展到了鲜花蛋糕、电子产品等物品的递送服务。相较于普通快递,这类服务往往要求更快、更安全,因此用户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比普通快递要高。闪送因此得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同城即时速递行业一对一急送平台。据官网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闪送覆盖 290 座城市,用户规模达 1 亿,骑手近 300 万。

  成长迅速,又有着一众投资机构站台。因此,闪送的资本化日程一直被外界所关注。早在 2020 年,就有闪送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闪送或将很快上市成为“即时配送第一股”。

  然而,就在闪送传出上市传闻以后,背靠京东的达达集团和背靠顺丰的顺丰同城却分别在 2020 年年中和 2021 年 12 月抢先 IPO,抢去了闪送的“风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港股上市的顺丰同城,在 2023 年宣布盈利后,股价累计上涨了 36%。而美股市场的流动性较港股更强,同样已经开始盈利的闪送在美股上市之后,或将同样赢来市场的认可,更方便早期的投资机构的退出。

  不过,同行的加入,抢去的也不仅是 IPO 的先发机会,还有真金白银的市场份额。

  C 端用户作为闪送主要的立足市场,向来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随着新零售概念的不断落地,美团、饿了么蜂鸟和达达,以及以顺丰为代表的传统快递平台,都加入了即时配送的战场。这也间接导致闪送的营收增速逐渐放缓。根据招股书的信息,闪送在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 30.40 亿元、40.03 亿元、45.29 亿元、22.85 亿元。2024 年上半年,闪送的营收仅同比增长 7.63%。

  从这一角度来看,不难理解闪送为何将获客列为募资的首要事项——计划将 IPO 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大客户群并增加市场渗透率。

  “规模不经济”,即时速递赚钱难

  并且,除了增长放缓以外,闪送还面临着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盈利难。根据招股书数据,2021—2022 年,闪送均处于亏损状态,直到 2023 年才扭亏为盈。

  并且,根据闪送的解释,2023 年的盈利还主要是由于补贴增加,使得其他收入从 2022 年的 920 万元增加至 7432 万元。也就是说,2023 年,闪送与经营状况有关的营业利润仅为 0.11 亿元,净利率仅为 2.43%。

  不过,放眼整个即时配送行业,亏损、薄利乃是大部分企业的常态:同期上市的达达,在背靠京东的情况下,目前也仍然处在亏损的状态中;背靠顺丰系的顺丰同城,也是连年亏损,直至 2023 年才实现盈利,净利率不到 0.5%。相比之下,闪送已经算活得“滋润”。

  而之所以整个行业都会出现这样的亏损和低净利,还是与行业性质有关:

  (1)即时速递的业务护城河在于“快”。因此,在运力储备方面,就不能全部以外包骑手的方式,必须保有相当部分的专人专送的配送方式来保证时效。

  2021 年至 2023 年,闪送平台上的履约时间逐渐减少,分别在 35 分钟、31 分钟和 29 分钟完成订单。2024 年上半年,这一时长进一步压缩至 27 分钟。

  不过,闪送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目前,闪送的营收中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奖励占总营收的占比高达 90%。而作为对比,美团付给骑手的薪酬约占其餐饮外卖收入的七成,较闪送远低 20%。

  (2)更重要的是,这种高成本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来分摊

  对比快递行业,即时物流行业具有规模效应较弱的特点,人力成本往往是刚性的,不会随着规模的膨胀而压缩。

  以美团为例,据西南证券分析师陈照林的调研,2020 年美团日均单量在 300 万件时对应单票成本为 2 元,但随着美团的日均单量增至 3000 万件,单票成本也随之增至近 7 元,并未随着规模的提升而回落。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成本问题短期内仍然会继续困扰着闪送,从而拉长企业的整体盈利周期。想要实现“独立造血”,闪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市以后,挑战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按营收规模计,达达集团和顺丰同城的营收均高于闪送。但是,在招股书的划分里,闪送对二者的定位分别为“当地零售和物流平台的子部门”和“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子部门”,因此把他们排在了“按需专用的快递服务市场”的第三和第四名,自己则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达到 33.9%。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划分,是因为闪送从即时物流市场中分出了“按需专用快递服务市场”,面向C端用户,专人专送,不拼单。而达达和顺丰同城的营收来源则并不局限于这一要求,因此在这一细分市场中被排在了后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瞄准更快、更贵的配送市场,“更高的单票价格,更快的时效体验”,

  闪送似乎把自己活成了即时物流配送领域的顺丰。

  如此定位,虽然能够让闪送保证自己市场份额的领先,但也让闪送遇到了当年顺丰同款的难题:没能吃到整个配送市场里最大的那块蛋糕,痛失了更大的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9 年至 2023 年,中国按需配送市场的总市场规模从 1641 亿元增长至 3385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9.8%,预计到 2028 年市场规模将以 19.1%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8096 亿元。

  而在闪送所属的独立按需专线快递市场,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156 亿元增长至 2028 年的 532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7.8%,超过中国整体按需配送市场的增长。

  虽然增长较快,但也可以看到,独立按需专线在整体按需配送市场的占比较低,2023 年占比仅有 4.6%。也就是说,从整个按需配送市场的角度来看,闪送的市场份额和前景都并不出众。

  毕竟,在 ToB 端的餐饮市场,走出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寡头。同时达达背靠京东,顺丰同城傍上了抖音,一齐盯上了餐饮和本地商超零售的配送市场。

  而相比之下,没有高频的餐饮和电商订单的支持,C端用户的黏性更弱、增量反而充满不确定性。只做 ToC 端的闪送,恐怕难以达到同样基本的市场规模。

  并且,更严峻的问题是,在闪送的舒适区,价格竞争的战火已经打响。今年以来,京东秒送、顺丰同城都加强了 ToC 配送的投入,同时,货拉拉、滴滴等更多新玩家也在尝试入场分一杯羹。

  因此,对于从去年才刚开始盈利的闪送来说,如何在价格战中稳住自身的护城河,会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