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为保“灵魂”,与华为开启全新合作模式

  文新能源行业观察

  销量与业绩的多重压力下,“高傲”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终于走出“出卖灵魂”的第一步。

  近日,广汽发布公告官宣,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 78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GH 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投资设立 GH 项目公司(暂定名,以登记注册为准),注册资本为 15 亿元。

  根据公告,新公司将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在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全新的汽车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

  但这块“试验田”并不是广汽与华为的第一次合作。早在 2017 年,双方就在车联网、智能驾驶及新能源领域进行了战略合作。最近一次比较深入的合作在 2021 年,但在车企“灵魂论”的影响下,双方的“纯电大型 SUV”项目最终无疾而终。

  广汽自然明白“事不过三”,目前已经和华为“联合办公”了。只不过,沦为“追赶者”的广汽,能否凭借华为的强大势能实现逆袭,重焕生机呢?

  1.  分分合合,广汽终于“出卖灵魂”

  2025 年 1 月 14 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与华为车 BU 的合作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双方团队已经开始联手合作,目标是推出一系列智能新车型。

图/冯兴亚发文

  冯兴亚还透露,双方首个合作项目将瞄准 30 万元级别的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市场。

  历经八年合作的分合起伏,广汽与华为在 2025 年迎来了新的合作里程碑。

  新能源汽车产业业内人士王凯(化名)指出,此次合作被华为视为“全新模式”,也是其内部的重点项目。该模式有别于华为以往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既非外界猜测的“第五界”,也非传统的“HI 模式”,尤其在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平衡上,实现了全新突破。

  事实上,对于广汽和华为此次会采用全新的形式合作,外界也并不意外。毕竟,上一次合作之所以生变,也多少与“主导权”的问题有关。

  作为最早和华为展开合作的车企之一,早在 2017 年,广汽就已经和华为就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达成了合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不管是政策、技术还是市场竞争格局都呈现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情况。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发展,给传统车企品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迫感。

  这一大趋势下,“不造车”的华为,与车企达成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助力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基于此,2021 年,身为传统车企的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实现升级。广汽内部以全票通过的结果,与华为达成了共同开发 AH8 车型的合作决策。

  彼时,广汽成为了北汽、长安之后,第三家采用“HI 模式”,与华为合作的车企。

  然而,两年之后,消费者等到的不是 AH8 车型的量产、上市和发布,而是广汽和华为的合作突然“生变”。

  2023 年 3 月,广汽宣布,与华为达成的 AH8 项目,将从“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自此,在 AH8 项目中,华为的身份由“合作伙伴”变成了“供应商”。

图/广汽集团 AH8 公告

  对于这一变化,广汽内部的说法是,自主开发更灵活,速度上也有优势,广汽更多考虑在盈利方面的先进性,某些个性化的先进性可以暂时放弃。

  但外界对此合作“生变”的说法却各不相同,而提到最多的则是,当时的 HI 模式,华为不但没有提供品牌和渠道的赋能,反而较为强势。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华为赋能车企,并没有给车企的销量带来明显提升。不仅是同属 HI 模式的阿维塔,就连问界也是销量平平,多重因素下,广汽作出了“放弃”华为的决定。

  2.  认清现实,广汽退无可退

  如今,广汽态度的大转变,一方面与华为日渐壮大的影响力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广汽近年来销量和业绩的下滑,或是其重新寻求与华为合作的最直接因素。

  2024 年全年,广汽累计销量为 200.31 万辆,同比下降 20.04%,仅完成去年销量目标的 72.69%。新能源汽车销量 45.47 万辆,同比下降 17.26%。

  具体到各个品牌,除广汽传祺实现了 1.99% 的微增长外,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埃安均出现了超过 20% 的跌幅。其中,广汽本田跌幅达 26.52%,销量仅为 47 万辆;广汽丰田下跌 2.32%,销量为 73.8 万辆。

  销量下滑的同时,营收也出现了同比大幅下跌。

  广汽已经公布的 2024 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广汽实现营业收入为 740.4 亿元,同比下滑 24.18%;归母净利润为 1.2 亿元,同比下滑 97.34%;扣非后更是亏损 18.7 亿元,同比降幅高达 146.49%。

图/2024 年广汽集团前三季度部分数据

  基于此,广汽集团预计,2024 年度公司净利润将同比减少 73% 到 82%。

  但广汽销量和业绩的下滑,并非是从 2024 年才开始的。回顾其与华为分分合合的这八年,“跌跌浮浮”成为了广汽汽车销量的最大标签之一。

  2017 年,广汽年销突破 200 万辆,同比增长 21.27%,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广汽乘用车三大板块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但此后到 2021 年,广汽的年销量再也没有出现过同比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甚至还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出现了同比下滑。

  一直到 2022 年,广汽才终于实现了突破,年销 243.38 万辆的成绩,同比增幅达 13.5%。如果把这个成绩带入到与华为上一次合作“终止”的因素中,或也可以理解为,“广汽自以为自己能行了”。

图/赛力斯1-12 月销量

  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超过了所有车企的预期,尤其是 2023 年以后,不断持续的价格战,淘汰了不少的品牌。

  广汽,虽然没有被淘汰,但销量下滑已经直观地呈现在报表中。作为对比,在 2021 年选择了华为的赛力斯,成为了华为智选车业务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合作伙伴。

  尤其是 2024 年,赛力斯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 42.69 万辆,同比增长 182.84%。与销量一起上扬的还有赛力斯的股价。2020 年 4 月至今,赛力斯股价累计涨幅达 1872%,总市值从当初只有 98.34 亿最高飙升至 2257.15 亿元。

  “2024 年,赛力斯的市场表现和技术创新能力,无疑给广汽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促使广汽在 2024 年重新考虑与华为的合作,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王凯分析表示,赛力斯全方位的一路飙升,或也成为广汽在 2024 年“低头”的诱因之一。

  身为广汽车主的悠悠(化名),对于广汽再次与华为合作的看法则简单粗暴,“曾经的广汽自己是‘大腿’,如今已经被一众新势力品牌甩在身后,再不‘抱大腿’,只能被淘汰了。”

  3.  再续良缘,广汽能否一改颓势?

  曾经,广汽没有珍惜华为,如今,华为没有放弃广汽。也因此,这迟到了 8 年的牵手被外界看成是广汽改命的关键一笔。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广汽已稍显落后,不仅被新势力车企远远甩开,就连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在智能化赛道上疾驰而去。广汽急需奋起直追,扭转局势,而与华为的携手,或许就是那把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广汽是利好的。

  自 1 月 14 日广汽方面进一步披露了与华为的合作进展后,广汽A股当日的交易便活跃了很多。当日收盘 8.82 元/股,涨幅 5.25%,市值升至 912.1 亿元。有相关投资者表示,广汽和华为的此次合作,充满期待,也让投资人们看到了广汽重回升势的曙光。

图/1 月 14 日广汽集团k线图

  投资者的信心并非没有道理。作为传统整车厂,广汽尽管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优势稍显不足,但其在汽车制造领域依旧有着深厚的底蕴,车辆的品质、舒适性等方面也一直有良好的口碑。

  这也正是悠悠选择广汽的原因。

  如今,广汽与华为合作,有了华为智能驾驶等技术的加持,广汽在智能化配置上肯定会实现质的飞跃。但在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市场变幻莫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也不再只看准某个单一品牌,而是综合了多重因素的选择。

  在这一大背景下,广汽想要借助华为重回升势,达成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在合作上更为深入。

  正如广汽在公告中提到,新公司将与华为的合作是深度融合各自优势,并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

  王凯分析表示,与华为合作,对于广汽来说,提升销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在于对品牌形象的重塑,从而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达到此前“番禺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

  王凯提到的“番禺行动”计划,是广汽在 2024 广州车展上推出的,其目标是在 2027 年使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 60% 以上,挑战达到 200 万辆的销售目标。

  客观来看,自主品牌挑战 200 万辆的销售目标,对广汽来说任重道远。想要迅速扭转“消失八年”的势能,也绝非易事。但广汽已经走对了方向。与华为的合作,不仅能为广汽带来技术上的支持,更可以为其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广汽能否在智能化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翻盘,值得消费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