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老外的100个中国APP

  文定焦 One,作者苏琦,编辑魏佳

  这两天,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 TikTok 和小红书这两家公司身上,抛开国际政策因素不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除了这两款产品,海外用户还爱用哪些中国 APP?

  为此,「定焦 One」在移动应用数据平台 Sensor Tower 上,根据 2024 年一整年的日活和月活用户数据(仅海外市场),拉出了一份排名 TOP100 的中国 APP 产品名单,结果既令人意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的 APP 已经悄悄包围了海外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社交(TikTok、小红书、微信)、游戏(腾讯、字节、米哈游)、娱乐(爱奇艺、腾讯)、购物(阿里)、出行打车(滴滴)、手机(小米)、办公(金山)等领域。

  这份 TOP100 的名单中,前十名的日活和月活数据都在千万甚至过亿级别,可见它们已经真正融入到了海外用户的日常生活中。

  出人意料的是,除了有实力有资源的大厂,一些中小企业凭借着对海外用户需求的洞察,在细分赛道收获颇丰,比如一款圣经阅读 APP 排到第 13 名,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借着 AI 和短视频的热度,开发了视频剪辑、修图、生产力工具等产品,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出海正在变成一门越来越难做的生意,不仅考验产品和本地化运营,也越来越考验企业的决心和应变能力。

  2025 年这场开年之争,预示着出海赛道新的用户争夺战已经开始。下一个 TOP100,又会是谁呢?

  全文所用数据说明:

  1、2024 年海外用户活跃度 TOP100 榜单时间范围:2024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2、仅统计发行商国家为中国的 APP,因此有些知名 APP 未上榜;

  3、仅统计海外市场数据;

  4、考虑到一些产品在出海时会选择营销冲榜的方式,因此我们选择以日活和月活数据而非下载量进行排名。

  看类型:海外用户也爱游戏、社交、视频

  我们先来看类型。

  排名 TOP100 的 APP 中,游戏、视频/照片编辑、手机工具、通讯社交、影音/长视频分别占据前五名。看来,全球的年轻人都一样,在电子产品上花时间最多的事情还是打游戏、社交和听歌看视频。

  具体来看,游戏这类“杀时间”的 APP 最多,总数达 32 款;为短视频、内容社区等社交软件服务的视频剪辑和美颜 APP 排在第二,总数达 20 款;刚需类工具 APP 如保护隐私的应用程序锁、壁纸、文件传输等排名第三,达 15 款;通讯社交软件达 11 款,排在第四;音乐播放器和长视频软件共有 8 款,排名第五。

  在 TOP100 的应用中,字节跳动旗下的 TikTok 排第一。整个 2024 年,TikTok 的海外市场日活断崖式领先,达 6.3 亿,是 2024 年美国总人口 3.4 亿的 1.85 倍。社交类 APP 中排名前五的,还有微信、小红书、QQ、Litmatch、lemon8。

  在海外市场,Facebook、Instagram 和 Snapchat 等原生社交平台,为海外用户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稳定社交关系圈,TikTok 凭借自己的算法将陌生社交关系拉平,帮助年轻人迅速找到自己的圈子,同时不受现实生活关系和圈层的干扰,让 TikTok 迅速破圈。

  擅长熟人社交的腾讯,旗下的 WeChat 在海外更像是通讯工具,跨国生活和工作的人保证了微信了日活数据,达近 700 万。

  2025 年开年,因为对 TikTok 的禁令,小红书成为最大赢家。小红书 2024 年在海外市场的日活仅有 445 万,但其从 2025 年 1 月 15 日起流量飙升,48 小时内新增 70 万美国本土用户,之后连续好几天在 App Store 免费版登顶。

  小红书社区的包容性、评论区的互动氛围以及分享生活的基因,让海外用户意识到,我不用有才艺、不用是高颜值,仅仅分享生活和玩猫 meme 也能获得粉丝。这再一次帮海外用户和博主们拉平了他们的社交关系。

  有分析认为,这一波热度给了小红书拉新(海外创作者)和促活(评论区的互相“对账”)两大利好,不管 TikTok 最后结局如何,小红书也能留下自己的用户,日活在 2025 年迎来大变局。

  游戏方面,国内游戏出海一直发展得不错,老玩家们的表现也都各有特色。

  字节跳动以海外发行为主,凭借 TikTok 的流量和渠道优势——TikTok 是休闲游戏广告投放占比较大的平台,其收购的沐瞳旗下的《MLBB 无尽对决》,在活跃用户数据上排第一,被称为东南亚的《王者荣耀》。

  根据 AppMagic 数据显示,腾讯发行的《PUBG MOBILE》出海分成后收入 2024 年月均 3000 万美元,《PUBG MOBILE》(含《和平精英》手游)成为 2015 年至今全球累计收入第二高手游,第一名为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

  腾讯游戏在海外“自研+投资+发行”并行,主打一个“有爆款也有数量”。2024 年,其游戏出海表现可圈可点,马化腾在年会上透露“腾讯海外游戏份额已接近国内游戏业务的一半”。

  2024 年还有两大游戏黑马跑出来。

  其中点点互动旗下的《Whiteout Survival 无尽冬日》收入逐月增长,2024 年出海分成后收入超过 8 亿美元,接近米哈游旗下《原神》、《崩坏: 星穹铁道》、《绝区零》三款游戏的总收入,业绩杀疯了。

  另外柠檬微趣旗下 2 款合成手游《Gossip Harbor 绯闻港口》和《Seaside Escape 漫游小镇》年度出海分成后总收入超 3 亿美元,带动柠檬微趣成为全球合并手游第一发行商。

  在影音/长视频方面,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步调一致,前几年通过在海外输出国内多部爆款剧打开东南亚市场,同时还和东南亚本土媒体集团合作,打造面向本土的原创剧集。

  整个 2024 年,两家将东南亚市场的运营重心放在自制选秀综艺上,腾讯视频延续国内“创系列”综艺,完成了《创造营亚洲》女团选秀节目,《创造营亚洲2》男团季的海选已经接近尾声;爱奇艺延续国内“偶练”“青你”系列,打造“青有国际版”的《星光闪耀的少年》。相比之下,B站虽然也上榜,但与同赛道大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短剧和自制综艺出海成为长视频平台在 2025 年的竞争重心,它们的优势在于自建平台+原创内容/IP,难题是 Youtube、奈飞、HBO、迪士尼+等国际视频巨头也都在争抢东南亚市场,加上本地视频平台三方混战,本土化运营能力和用户认知度能否再上台阶也有待观察。

  在听歌这件事上,海外已经有 Spotify、Apple Music 两大巨头,加上海外对音乐版权的保护较为严格,版权费高,国内公司在音乐出海赛道,更多是做影音播放器,有两家的 MAU 在千万级左右,在 TOP100 榜单中挤进前 10。

  看公司:阿里字节腾讯小米上榜最多

  再来看看 TOP100 的 APP 背后,哪些公司布局最多。

  TOP10 几乎被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巴巴三大巨头包揽,且它们在海外市场主打的都是自家的“老本行”。

  腾讯在 TOP100 中占了 6 席,主打游戏、长视频和通讯工具(微信和 QQ)。

  字节跳动也占了 6 席,除了游戏外,其实都是“沾了 TikTok 的光”——剪映海外版 CapCut(排第2)、仿小红书的产品 Lemon8(排第 55)、TikTok 动态壁纸(排第 78)、醒图国际版 Hypic(排第 85)。

  不过,1 月 19 日 TikTok 暂停服务,上述产品连带飞书国际版 Lark、游戏等,也都受到影响暂停运营。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它们发展的不利因素。

  阿里巴巴占了 5 席,除 UC 浏览器(第 8 名)之外,都是电商业务。其中全球速卖通(B2C)排第6,月活过亿;阿里国际站(B2B)排第 14,AliExpress Russia 排第 18,淘宝排第 59。

  海外业务是阿里无法放弃的地盘,目前已经形成了跨境业务(速卖通、国际站)+海外本土业务(Lazada、Miravia、Trendyol、Daraz)的格局。

  根据阿里 2024 年 Q3 财报,在阿里的七大业务里,由蒋凡带领的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增速最快,Q3 增速达 29%,其中国际零售业务收入增长 35%,主要受来自速卖通 Choice 和 Trendyol 的收入增长所驱动。

  当然,阿里的国际电商业务还于亏损换增长的阶段。2024 年 Q3,其亏损从 2023 年同期的 3.84 亿元拉大到 29.05 亿元。Lazada 在 2024 年 7 月实现盈利,拉动国际电商业务第三季度的经营亏损环比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Shein 和 Temu 的发行商分别在新加坡和美国,因此并未出现在统计中,但它们的增速也不容小视。

  跨境电商在 2025 年的竞争依旧激烈。一来,Shein 传出将在伦敦上市的消息;二来,TikTok 的不稳定性,让平台上的一些电商卖家准备转做独立站;三来,现在蒋凡“统管”阿里国内外电商业务,菜鸟近期传出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专为速卖通服务的团队,已融入整合后的阿里电商事业群,种种迹象都表明蒋凡对电商业务的集中管理和调度。

  不过,和国内市场争老大不同,国际电商行业还在跑马圈地阶段,Shein、Temu、阿里更大的竞争在于和本土电商平台如亚马逊的竞争,以及运营的稳定性、基础建设的完整性。

  三大巨头之外,小米也有五款产品上榜。除了小米快传(免费传输软件)之外,其余都是与硬件绑定的软件,分别是 POCO 小米原生桌面(poco launcher 2.0)、米家 APP(摄像头)和小米运动健康(小米手环、手表)。同时,小米生态链企业、聚焦于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华米科技,旗下的 Zepp Life 排名 39。

  这些 APP 的火爆,和小米在海外硬件业务的发展趋势相符。

  小米现在将收入分为两块,手机×AIoT 和智能电动汽车。其中,到 2024 年 Q3,手机还是小米的基本盘,贡献了一半的收入,包含平板、笔记本及可穿戴设备在内的 IoT 与生活消费品贡献了近三成收入。

  硬件产品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利润空间有限。尤其是,小米手机在国内份额出现了下滑。根据 Canalys 最新公布的 2024 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小米已经跌出前五,但在海外市场,到 2024 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十八个季度居第三,排在苹果和三星后面,且与前两位的差距逐渐缩小。

  2024 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可穿戴产品尤其是智能手表、TWS 耳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50%。其销量的上升不仅可以拉动小米各大 APP 在海外的用户活跃度,也可以拉高利润为汽车业务“输血”。

  小米可穿戴设备毛利率高于手机

  2024 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 43.4%,收入主要来自印度及欧洲。最新消息称,小米已经正式进军韩国市场。汽车为小米带来的另一大想象力是,如果接下来汽车业务发展出海,其营收和市值或许还能新上一个台阶。

  看趋势:有的靠冷门细分,有的靠 AI 带飞

  在这 TOP100 的 APP 中,还有两类玩家值得关注。一类是专做出海、挖掘细分需求的中小企业;一类是吃到热门趋势红利的玩家。

  第一类企业和大厂出海的思路不同,它们完全站在海外用户的市场和需求出发做产品,业绩并不差。

  比如在社交赛道,抓住了细分人群的需求,一款主打东南亚用户群体(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语音交友平台 Litmatch,也能做到近千万 MAU,排名超过字节旗下的 lemon8。

  另一款圣经学习、阅读和分享的工具 King James Bible-Verse+Audio,尽管小众,但因为切中了海外用户的刚需,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该产品上个月在 Google Play 的全球下载量超 60 万,收入超 2 万美元。

  第二类企业受益于近两年大火的 AI 和短视频趋势,一批音频和视频剪辑工具,以及美图美颜工具,在海外乘风而起。

  其中有字节跳动、美图这样的大厂,也有小影、InShot 这种成立十多年、专注海外市场的老牌创业公司。

  剪映海外版 CapCut2024 年的月活已经超过 2 亿。InShot 旗下的 9 款视频剪辑、特效添加、音乐搭配等方面的 APP 在海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根据官方信息,其在谷歌商店上线的 8 年里,在 18 个国家和地区拿到过畅销榜第一;在苹果商店上线至今,在 100 个国家和地区拿到过摄影类畅销榜榜首。

  这类 APP 之所以能爆火,是因为它们解决了用户的真需求,比如爱美、零基础剪视频等。同时,AI 技术加入后,用 AI 拯救废片、AI 定制修脸、AI 生成视频、AI 一键成片等操作,降低了专业创业者的内容创作成本。

  另外一个受到 AI 赋能的是生产力工具行业,其中金山软件旗下的 WPS 在 TOP100 中排名第 10;在国内推出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等核心产品的上市公司上海合合,在海外也推出了一款 Cam Scanner,在 TOP100 中排名第 20。

  实际上,在国内大模型发展之初,这类办公软件就是盈利模式最清晰、大厂布局最多的场景之一。

  其中,钉钉是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最早的落地场景,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应用开发等功能纷纷跟大模型结合。然后钉钉开始面向企业收费,不同方案在原有年费的基础上加价数万元不等。

  金山办公也宣布 WPS 以 API 调用的形式接入了百度、智谱 AI、Minimax 三家公司的大模型,上线 AI 智能助手 WPS 灵犀、AI Docs 智能文档库等多个 AI 功能并开始收费。2024 年第三季度,金山收入同比增长 42%,其中办公软件及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0%。

  不管是视频剪辑、修图还是生产力工具,它们都是利用 AI 技术提升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率,用从业者的说法,这相当于是给这批原本就有固定用户的出海工具换了一个新引擎,助力它们跑得更快。

  总结来看,出海赛道对国内不同类型的公司来说,意义也不一样。

  它是某些大厂新的增长点,比如电商、游戏和长视频;也是某些大厂稳定的营收和规模来源,不仅能稳固自身市场地位、还能为新业务输血,比如字节、小米等;同时它还是一些专注于海外市场的中小公司的隐藏秘笈,这些公司的规模或许不大,赛道或许很小众,但是抓住了海外用户的细分痛点,在用户习惯变迁和 AI 技术的加持下,专注于海外运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复杂的国际政策下,TikTok 不是第一个受影响的 APP,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多位出海从业者表示,TikTok 事件并不会影响他们出海的决心,只会让大家准备好更灵活的姿势、更严谨的态度以及更扎实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