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与下雨为什么有关联?科学揭示背后原因

  虽然科学研究尚无定论,但气压变化、温度和湿度的波动似乎与关节疼痛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对已有关节问题的人群。

  关节疼痛真的能预知天气变化吗?这个问题引人入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声称自己的关节疼痛可以预测天气变化,通常在下雨或冷锋来临之前,疼痛感会加剧。尽管这些说法缺乏系统性证据,但由于涉及的人数众多且时间跨度长,这些经验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这一现象在科学界仍存在争议。

  从气压变化到温度波动,人们提出了诸多理论,试图解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关节疼痛。但这一说法是否有解剖学依据,还是单纯是一个流传至今的天气相关神话?我们的关节是否比气象局的预报更可靠?

  在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大气压,即由地球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施加的力量。虽然空气无形,但它具有质量,而压在我们身上的“重量”会随海拔高度和天气系统的变化而波动。较高的大气压通常意味着晴朗天气,天空晴朗,风平浪静;而较低的大气压则往往预示着不稳定的天气,如多云、降水和高湿度。

  活动关节是复杂的结构,由滑液缓冲,关节囊包裹,里面充满神经末梢。在健康的关节中,这些组成部分应该允许顺畅、无痛的运动。然而,当关节受到软骨损伤(如骨关节炎)或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时,即使是环境的微小变化,也可能会被人们强烈感知到。

  一个主要假说认为,大气压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关节不适。当暴风雨来临前大气压下降时,可能会让关节内部炎症组织略微膨胀,增加对周围神经的压力,从而加剧疼痛。相反,晴朗天气系统特有的快速压力增加,可能会压迫已经敏感的组织,导致某些人感到不适。

  科学研究对这些说法提供了一些支持,但结果仍不一致。例如,2007 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患者膝盖疼痛与大气压下降之间存在微弱但显著的关联。然而这一模式并非在所有关节病症中普遍存在。

  2011 年发表在《风湿病研究与治疗》杂志上的一项系统性综述考察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天气与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们的反应差异很大:虽然有些人在低压环境下报告疼痛加剧,但其他人则没有变化。甚至有些人在高压系统期间感到不适。

  最近,一个名为“阴云密布,疼痛随之而来”(Cloudy with a chance of pain)的[2019 公民科学项目]利用基于应用程序的疼痛追踪器来探索这一联系。该研究发现,气压下降与关节疼痛加剧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也强调了人们对天气相关疼痛的感知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这些发现表明,尽管气压变化可能会影响某些人的关节疼痛,但人们的反应远非统一,且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个人的基础关节状况和整体疼痛敏感度。

  为什么反应有所不同?

  大气压很少单独起作用。温度和湿度的波动通常伴随着气压变化,复杂化了这一现象。

  寒冷天气对关节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对已有关节问题的人群。低温会导致肌肉收缩变僵硬,从而减少灵活性,增加拉伤或不适的风险。

  连接骨头的韧带和将肌肉固定在骨头上的肌腱在寒冷条件下也会失去一些弹性。这种弹性下降会让关节运动感觉更加受限,加剧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疼痛。

  寒冷天气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尤其是在四肢,因为身体会优先维持核心体温。这减少的血流会剥夺受影响区域的必要氧气和营养,减缓乳酸等代谢废物的清除,这些废物可能在组织中积累,加剧炎症和不适。

  对于有炎症性疾病的人来说,循环减少会加剧肿胀和僵硬,特别是在手指和脚趾等小关节中。

  寒冷还会减缓滑液的活性。在较低温度下,滑液在减少摩擦方面的效果降低,这会加剧关节僵硬,让运动更加疼痛,尤其是对于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患者。

  突然的温度变化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快速的变化会挑战身体的适应能力,这可能会加剧慢性疾病患者的疼痛。同样,高湿度会加剧已发炎区域的热度或潮湿感,进一步复杂化疼痛的感受。

  然而,由于湿度、温度和压力的交织作用,单一变量的影响很难被孤立出来。

  人们对天气的反应还取决于个体因素,包括关节损伤程度、整体疼痛敏感度和心理预期。这种变异性使得将单一气象因素与生物反应联系起来变得困难。

  尽管如此,证据表明,关节疾病患者往往更能感知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压波动。

  尽管关节疼痛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但集体证据表明,人们世代相传的信念可能有一定的真实性。

  对于患有慢性关节疾病的人来说,气压的变化以及伴随的天气变化,可能确实充当了大自然的预警系统,尽管这一系统远非完美。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