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太神奇了,皮肤居然自带免疫系统

  原文作者:Giorgia Guglielmi    

  皮肤曾被视为一种大体上被动的屏障,但《自然》不久前发表的两项研究[1,2]发现,皮肤其实能自己产生对抗感染的抗体。研究结果或为开发能涂在皮肤上的无针疫苗铺平道路。

  虽然之前在受感染的皮肤中观察到过免疫反应,但在健康皮肤中看到类似反应是“一个惊喜”,美国匹兹堡大学皮肤科学家、免疫学家 Daniel Kaplan 说,“在外周组织中居然有一个半自主的免疫系统,这太令人激动了。”

  双重身份

  免疫系统必须在不攻击体内有益微生物的情况下击退有害病原体。之前的研究[3]显示,在无微生物环境下长大的成年小鼠的皮肤上可能会定植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这是一种在人体皮肤表面很常见的无害菌。这种长期的定植能诱导产生名为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帮助增强局部免疫。

  这两篇最新研究的共同作者、斯坦福大学的微生物学家 Michael Fischbach 说,“这个故事的下一章或最重要的一章是,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皮肤定植物的反应其实比我们想的要强很多。”

  他说:“当免疫系统看到一个友好的细菌,你以为它只会寒暄一下然后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在小鼠实验中,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黏膜免疫学家 Inta Gribonika 和她的同事发现,表皮葡萄球菌能诱导B细胞的激活——B细胞是产生抗体所必需的免疫细胞[1]。皮肤随后会产生对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体;这些能存在至少 200 天,即使之前没有暴露在其他微生物中也可能形成。

  淋巴结是帮助激活免疫细胞的免疫中心——而即使让淋巴结失去功能,皮肤也能产生这种免疫反应。表皮葡萄球菌的存在还能在皮肤中诱导吸引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结构,增加抗体的产量。

  免疫记忆

  疫苗的作用原理在于训练免疫系统(包含T细胞和B细胞)和抗体来识别和记住病原体,以便身体在再次暴露下能做出迅速反应。

  基于这一概念,该团队尝试让无害的表皮葡萄球菌诱导的免疫反应转而攻击病原体,从而开发一类新疫苗。

  在第二项研究[2]中,Fischbach 和他的团队证明了表皮葡萄球菌能诱导类似于传统疫苗的抗体反应。

  通过修饰表皮葡萄球菌,让它在表面呈现外来蛋白,比如一部分破伤风毒素,团队成功在小鼠的血流和黏膜(如鼻内膜)中诱导了免疫反应。这些反应能在小鼠接受致命剂量的毒素时保护小鼠。

  黏膜疫苗

  包括 Fischbach 的研究在内,开发诱导黏膜区域抗体的疫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保护或能在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开始前将其阻断,并减少疾病传播。

  另一大超越传统疫苗的优势在于,经过工程改造的表皮葡萄球菌或能添加到涂在皮肤上的乳霜中。Fischbach 说,这类疫苗的制造成本低,分发也简单。不仅如此,这种疫苗也不用医护人员给药,更适合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

  利用来自皮肤中表皮葡萄球菌的免疫反应开发疗法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哈佛医学院的 Thomas Kupper 说,“这是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一个极有创意的应用。”

  但 Kupper 也指出,目前仍不清楚人体皮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反应是否和小鼠的一样强。Fischbach 指出,早期数据显示,健康的人有大量对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体。但在这种技术能用于人类前,首先要证明它们在非人灵长类和人类中是安全有效的,要遵循开发药物的常规流程,他说,“如果要在真实世界使用,我们就必须证明它是有效的。”

  原文以 The skin’s ‘surprise’ power: it has its very own immune system 标题发表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相关论文:

  1. Gribonika, I. et al.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376-y (2024).

  2. Bousbaine, D. et al.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489-4 (2024).

  3. Naik, S. et al. Nature 520, 104–108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