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知家消息,2 月 27 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共同举办“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 2024 年度十大案件”揭晓活动,公布 2024 年度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及十大提名案件。“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名列其中。
吉利诉威马技术侵权案被称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是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侵权案件之一。案件的起因是吉利集团下属的成都高原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高原汽车”)的近 40 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其中 30 人于 2016 年离职后加入威马汽车集团及其关联公司。
吉利集团在 2018 年发现,威马汽车的部分离职员工利用在高原汽车工作期间接触和掌握的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及相关零部件图纸,申请了 12 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威马汽车在短时间内推出了威马 EX 系列电动汽车,涉嫌使用了吉利的技术秘密。吉利集团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共计 21 亿元。案件经过一审和二审程序。一审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威马温州公司侵害了吉利的技术秘密,判决其赔偿 500 万元经济损失及 200 万元合理开支。吉利和威马均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在二审中结合新查明的事实,认定威马集团存在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侵权行为,依法适用 2 倍惩罚性赔偿。最终,威马集团被判决赔偿吉利集团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约 6.4 亿元,创下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的新高。二审判决还明确了威马集团停止侵权的具体方式,包括销毁或移交所有载有技术秘密的资料、停止使用涉案专利,并要求威马通知其所有员工及相关供应商停止侵权行为。此外,判决还规定,如果威马违反停止侵权的义务,需每日支付 100 万元的迟延履行金。
威马汽车曾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早期入局者之一,凭借创始人沈晖的行业经验和明星投资机构的支持,一度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然而,近年来威马汽车却陷入了重重困境、频临破产边缘。从 2019 年到 2021 年,威马汽车的亏损额高达 174 亿元人民币,资金链紧张,偿债压力巨大。到 2023 年,威马的负债总额已超过 260 亿元,现金流极度紧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威马在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上逐渐落后。其现有车型在续航里程、智能化配置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
此后威马汽车近年来频繁传出降薪停产、拖欠租金、经销商退网和门店关闭等负面消息,品牌形象受损严重。此外,其多次冲击 IPO 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信任。2023 年 10 月,威马汽车因沉重的债务负担正式申请破产重整,创始人沈晖也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024 年底,威马汽车与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该公司与“宝能系”关系密切。根据重整计划,战略投资人将后续持续投资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用于偿还债务、复工复产和未来发展。威马计划在 2025 年完成复工复产,并同步推进品牌换新。未来两年内,威马将加大研发投入,每年推出1-2 款新车型并实现量产交付。然而,根据目前的情况,威马未来的情况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