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庞宇
图源:图虫
开年以来,阿里巴巴声势不小。
近日,据业内消息透露,阿里巴巴旗下 B2B 平台 1688 计划在 3 月正式宣布一项重大举措——推出全新的跨境电商平台“1688overseas”(简称“1688 海外”)。
消息称,该平台将作为 1688 独立的海外站点亮相,精准定位海外B端买家群体,有望为 1688 国际化发展开辟全新路径。
据时代财经了解,1688 的确在试水跨境业务,目前业务主要服务于海外的中小型商家(B端买家),包括跨境代采代买商、海外本地电商平台卖家(如亚马逊卖家)、跨境电商独立站点、海外本地小店以及海外本地中小企业采购等。
据淘天方面介绍,目前 1688 已在越南和哈萨克斯坦试水本地分销业务,目标是打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实现源头厂货通全球。
在上周刚结束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蒋凡首次作为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 亮相,在谈及对国际电商业务盈利的期待时表示,B2B 业务在未来几年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趋势,能够带来比较可观的利润。
在跨境贸易成为“风口”的这些年里,坐拥海量源头货盘的 1688 早已“蠢蠢欲动”。或许阿里巴巴希望变成全球贸易的“水电煤”,让中国供应链像插U盘一样即插即用,但这个梦能不能圆,还得看怎么平衡野心和现实。
阿里巴巴又一平台出海?
实际上,1688 出海并不是一场让人感到意外的进攻。
就在近期 1688 举办的“厂二代接班潮”论坛上,1688 就提出五大“破卷”举措,其中就包括“走出去:走出 1688,走向全域,进军海外”。走出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拓展站外、线下及海外市场,抢占更多商机。
1688 表示,将在 40 个城市、177 个产业带和 68 个百亿产业带开设线下选品中心;2025 年进入海外 15 个国家和地区。
1688 产地生态发展部总经理、全国选品中心负责人卓含在该论坛现场表示,1688 去年开始做全球化布局,在平台上可以实现一键铺货,铺到整个海外平台,不管是亚马逊,还是 Lazada,所有能够对接的电商平台全部实现对接。此外,1688 也会带着货盘到海外本地化,直接去服务海外本地化的买家。
阿里巴巴希望借助 1688 的帮卖和托管模式,源头厂商可以直接面向海外跨境买家(主要是中国人)和本地买家(外国人)供货、支付和履约。
时代财经获悉,2024 年,1688 平台跨境生意订单规模同比增长超 70%,其中海外本地用户订单增长同比超 50%。
对于 1688 即将成立海外平台一事,尽管目前阿里巴巴及 1688 官方尚未正式对外发布相关通知,但 1688 平台出海已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中国跨境电商 50 人论坛副秘书长、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员高长春向时代财经表示,1688 选择进军海外,可能是受到市场需求激增、竞争格局倒逼、政策避险等多重因素驱动。目前 Temu 等全托管平台验证了模式可行性,阿里需以供应链优势对冲低价内卷。随着美国对 TikTok、Temu 监管趋严,阿里可能优先布局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
高长春认为,1688 出海,将缩短供应链层级,重塑行业竞争格局。1688 与 Temu、SHEIN 将形成“批发供应链 VS 低价零售”的差异化竞争,倒逼行业物流基建提速,加速全球贸易“去中间化”,推动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供应链效率的终极比拼。
不过,1688 若成立独立的海外平台,和同属于 B2B 领域的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是否会产生竞争?
从阿里巴巴当前内部结构来看,1688 仍属于阿里巴巴淘天集团下的国内批发商业板块。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的超 8 成来自国际零售商业,这部分主要由速卖通、Lazada 及 Trendyol 组成,另外 2 成收入来自国际批发商业,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战略布局和 1688 的定位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国际站主要的市场在东南亚、欧美等市场,据时代财经获悉,阿里国际站正在持续加大在欧洲等新市场的投入,今年全年投入预计将翻倍。而目前 1688 的出海目的地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谈及 1688 跨境业务,卓含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进一步全球化,并不是以平台的模式做,是以供应链的方式做,以数字化的方式跟海外的平台合作,可以理解为有点像分销的方式,是以数字化货盘与海外的独立站、海外的 Saas 服务商、海外的生态服务商以及海外的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他们那边也有很多货盘的需求会过来。”因此,他认为,1688 和亚马逊以及阿里内部的平台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在高长春看来,阿里巴巴国际站和 1688 虽同属 B2B 领域,但两者的目标用户、商品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
他认为,“阿里国际站聚焦大额 B2B 贸易订单,服务全球采购商与供应商的撮合交易,核心是‘贸易服务’与‘信用保障’;1688 则瞄准中小B端(如海外零售商、独立站卖家),以全托管模式提供‘工厂直连海外小B’的标准化供应链服务,核心是‘交付效率’与‘碎片化产能整合’。” 他指出,这其中的协同逻辑是,国际站解决大客户需求,1688 覆盖长尾市场,两者形成“大额+小单”的互补生态,共同完善阿里 B2B 出海矩阵。
不过,高长春也表示,“在阿里巴巴内部生态上,整合国内 1688 的产业带资源和速卖通、Lazada 等海外平台流量,可形成‘中国工厂直供全球’的闭环;但也可能出现 1688 和速卖通抢商家的内部‘打架’情况。”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实战专家委员会专家王与剑也向时代财经分析指出,“短期内 1688 可能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存在部分用户群体的交叉(例如中小型海外采购商),但核心差异在于服务场景和客户分层。1688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国本土工厂和供应链资源,而国际站更强调全球化服务能力(如验货、物流、金融)。”
寻找海外新增量
阿里巴巴最早便是以批发生意起家。1999 年,阿里巴巴诞生,最先推出的便是 B2B 电子商务平台 Alibaba.com 及 1688.com。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战略调整与业务升级,1688 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内贸线上批发交易平台。
过去两三年,作为阿里最古早的业务之一,1688 的定位变得独立和清晰,逐渐从传统的批发平台转型为数字供应链平台。1688 内部形象地将其描述为“一个数字芯片”,集成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源头厂货,即插即用。
作为源头采购批发平台,截至目前,1688 平台拥有 107 万家商家,其中工厂数量超过 60 万家。中国现有 600 万家工厂,规模以上工厂达 200 万家,这意味着 1688 工厂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规模以上工厂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从阿里巴巴近年财报数据来看,1688 的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
2020 财年,阿里巴巴“中国批发商业”板块收入首次突破 100 亿元,达到 124.27 亿元;此后的 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收入分别为 143.22 亿元、167.12 亿元、173.99 亿元,虽然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减缓,分别为 15.25%、16.69%、4.11%。而据财报显示,“中国批发商业”收入主要来源于 1688。
图源:阿里巴巴 2023 财务年度报告
增长“见顶”压力下,1688 选择瞄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而这也与阿里巴巴的整体战略相契合。去年 11 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整合国内和海外的电商业务,由蒋凡担任新成立的电商事业群 CEO。新的电商事业群将全面整合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 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形成覆盖全球的电商业务集群,剑指更广阔的增量市场。有分析认为,通过此次整合,阿里可以将四散的资源结合起来,并有机会通过整合供应链提高出海竞争力。
最新财报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国际数字商业实现收入 377.56 亿元,同比增长 32%,增速也较上个季度有所提升。不过由于整体投入大于产出,尤其是对 Trendyol 跨境业务和速卖通的投入增加,导致国际数字商业经调整 EBITA 为亏损 49.52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亏损 31.46 亿元进一步扩大。
谈及 1688 出海机遇,王与剑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1688 凭借工厂直供优势,可能进一步压低跨境商品价格,冲击现有平台,也会加剧平台竞争,形成新的电商格局。”
与此同时,王与剑认为“1688 将推动‘轻资产’跨境模式,中小卖家无需囤货,通过 1688 的一件代发降低入局门槛,可能催生更多“Dropshipping(代发货)”型创业者。另外,还将加速供应链透明化,工厂与海外买家直接对接,削弱传统外贸中间商角色。”
但 1688 的出海计划任重道远。
例如,自 2023 年以来,SHEIN 相继推出全国 500 城产业带出海计划、产业带“优品”出海计划,2025 年开年,其更是重磅推出面向全品类、各模式跨境商家的“爆单计划”,旨在通过流量扶持,加速助推国内供应链与产业带出海。
与此同时,此前也有媒体报道,Temu 也加速绑定工厂资源。从 2023 年开始,拼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的专项团队深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国内 100 个优质产业带,招募工厂型卖家充实 Temu 的卖家阵容。
上述跨境平台为加速全球扩张而推进的种种举措,都意味着可能与 1688 争夺优质供应商形成激烈竞争。
另外,王与剑分析认为,1688 在物流与履约,以及面对海外市场合规(如欧盟 EPR、产品认证)、支付习惯(如 COD“货到付款”模式在东南亚)、文化差异方面也存在一定压力,这个过程需长期适配,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他指出,“未来,供应链效率、本地化能力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