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六小龙”还不够,杭州出手,投资智谱

  左手吸金右手淘金,据《智能涌现》了解,智谱在拿下超 10 亿元融资外,还手握千万美金海外订单。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智能涌现》获悉,3 月 1 日,智谱宣布获得一笔超 10 亿元的战略融资。据了解,这轮融资的参投方主要是来自杭州的基金,包括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上城资本等。

  距离智谱上一轮融资官宣,只过去了三个月——2024 年 12 月,智谱拿下多家战投及国资的融资,给自己筹了一笔 30 亿元的“过冬钱”。

  从成立时间上,智谱作为这一轮 AI 六小虎的老大哥,一方面“吸金”凶猛,另一方面,在“淘金”上也动作迅速。

  据《智能涌现》独家消息,智谱近期拿下了某“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订单,价值千万美元。与此同时,随着三星等大单的签订,智谱节后不到一个月,收入已经过亿。

  在 DeepSeek 开源的夹击下,智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于验证了模型造血的能力。据《智能涌现》了解,开年后,智谱大模型 API 平台的付费增长,也超过了 30%。

  加速商业化,是 2025 年 AI 行业的共识。不可否认的是,2024 年以来的模型价格战、投流营销战,一定程度上打乱了 AI 厂商们淘金的步调。

  2025 年 DeepSeek V3、R1 等高性能模型开源“掀桌”,又让不少厂商以此为契机,重新评估闭源模型本身的造血能力。能看到,MiniMax 近期收缩了B端的业务。而在更早,零一万物直接放弃了超大模型的预训练,将算法团队调整至阿里。

  智谱开年在商业化上的大步快跑,也反映出了当下 AI 模型厂商淘金的几个面向:出海,以及用开源建立模型影响力变得愈发重要。

  国家队,也需要出海淘金

  值得关注的是,一直以“国家队”形象活跃在国内政企市场上的智谱,第一次将商业化的版图,设置在了海外。

  新科技商业化的风向标是出海,已经成为被说滥的共识。除了更成熟的付费意识、更强的付费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海外,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有着更为成熟的共存生态,开源模型很难垄断闭源模型的市场。

  比如,截至 2024 年 8 月,Meta 旗下的开源模型 Llama 的下载量已经接近 3.5 亿次,较 2023 年同期增长了 10 倍。但这并不妨碍 OpenAI 的付费企业用户数(200 万),较 2023 年 9 月翻了一番。

  不过,智谱的出海,并没有瞄准北美、欧洲等主流市场。据知情人士表示,与以往的产品出海不同,智谱此次从某“一带一路”国家手中拿下的单子,是与其共建“国家级主权大模型”,是大模型出海。

  这也给其他厂商一些出海启示:从具有模型需求的边缘、新兴市场切入,也是避免与 OpenAI、Anthropic 等欧美模型厂商直接掰手腕的策略。

  出海服务机构“智象出海”发布的《2024 中国新科技出海报告》指出,随着东南亚、拉美、以海湾国家为主的中东地区数字基建的成长,中国企业出海将有更多的机会。

  更多案例显示,非欧美地区极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市场。一些聚焦于日本、印度等市场的 AI 应用,已经获得不菲的利润或融资,比如 ARR(经常性年化收入)达千万美金的 AI 会议转录工具 Notta,以及融资总额近 5000 万美金的日本成人学习平台 UMU。

  与此同时,切中地缘需求,做好本土化,又成了企业出海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

  据《智能涌现》了解,智谱能够拿下“国家级主权大模型”海外订单的主要原因,是切中了一个核心诉求:第三世界国家对于技术、数据主权的愈发重视,以及安全、自主、稳定可控的大模型已经成了国家的硬实力的体现。

  打开源的仗,赚闭源的钱

  2025 年不仅是商业化大考之年,也将成为模型开源之年。随着 DeepSeek R1 的开源,百川智能、阶跃星辰、百度等厂商,都加入了开源的队伍。

  《智能涌现》获悉,智谱很快会发布新模型,包括基座、推理、多模态,以及 Agent。而这些模型将悉数开源。

  “开源并不是一种简单的 Follow。”一名从业者告诉《智能涌现》,“开源和 ChatBot 一样,是模型能力和品牌的一种展示。”

  这意味着,模型厂商打响开源之战,能够与 DeepSeek 抢夺部分具有技术能力的客户和开发者,培养自己的创新生态。

  与此同时,如今的厂商,面对 DeepSeek 的掀桌,需要思考清楚一个问题:被 DeepSeek 开源吃掉的市场,是什么样的市场?

  最明显的是,目前 DeepSeek 正在对模型厂商的B端业务,产生冲击。不少具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客户,转向成本更低的开源模型。

  但部分从业者认为,这部分转向开源的客户,本就不是模型企业的目标客群。

  “能够自己下载开源代码做开发的开发者和企业,本身就有比较强的 IT 能力。”上述从业者表示,“但从长远看,这帮人或企业未来有 80% 的可能性,会自己训练模型,本来就不会成为闭源模型的客户。”

  这也逼迫闭源模型厂商将目光放长远,思考如何聚焦,去抢夺剩下那部分具有模型付费意愿的B端客户,以及向市场推出开源生态难以提供的 AI 产品。

  能看到,六小虎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已经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以 MiniMax、月之暗面为代表,收缩B端,集中资源在已经起量的明星C端产品上。

  另一派则以智谱、阶跃星辰为代表,押注在多模态和 Agent(智能体)上——其核心原因是,掌握多模态技术的厂商还是少数,与此同时,Agent 在垂类场景的落地空间还很大,开源吃不下所有市场。

  在 2025 年 2 月 21 日的生态开放日上,阶跃星辰拉来了瑞幸、OPPO 等合作方站台,合作研发 Agent。而近期智谱和三星的合作,建立在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 Agent 产品 AutoGLM 上,可以实现 AI 实时语音、视频通话,以及视觉理解和智能系统功能调用等功能。

  “随着更多高性能模型的开源,市场的受教育程度就越高,对 AI 模型和产品的接受度和付费意愿就越高。”一名 AI 六小虎从业者对《智能涌现》表示,“对于自主研发模型的厂商而言,开源生态的繁荣是一种利好。”

  但抓住开源带来的风口,模型厂商也要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模型厂商该秀出的肌肉,从技术能力,转变成如何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