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黄仁勋演讲:缺少重磅利好 没能刺激股价

  3 月 19 日消息,美国时间周二,芯片巨头英伟达举办了 2025 年 GTC 开发者大会,并发布了更强大的芯片、机器人模型以及“个人 AI 超算”等计划。在这场被誉为“AI 界春晚”的发布盛会结束后,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称英伟达想通过机器人和个人超算巩固其 AI 霸主地位,但其芯片业务正面临技术变革的巨大压力。

  彭博社:缺少重磅利好消息对股价造成压力

  GTC 大会曾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开发者聚会,自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后,它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盛会——科技界和华尔街都从黄仁勋的演讲中获得重要线索。在约两个小时的演讲中,黄仁勋介绍了多款硬件、软件和服务,尽管如此,今年的演讲并未为投资者带来重大利好消息,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超过3%。

  在今年的 GTC 大会上,黄仁勋发布了名为 Isaac GR00T N1 的平台,并表示该平台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开发”。英伟达正在与迪士尼和谷歌 DeepMind 合作开展该项目,并将向外部开发者开放。

  在演讲中,黄仁勋表示,英伟达正在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下一代汽车、工厂和机器人。此外,黄仁勋还发布了一个涉及T-Mobile 美国公司和思科等企业的无线项目,英伟达将为新的 6G 网络创建“AI 原生”无线网络硬件。

  与此同时,戴尔、惠普及其他制造商将生产新一代个人超级计算机系统。黄仁勋还介绍了英伟达旗舰 AI 处理器 Blackwell Ultra,这款芯片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发布,随后将在 2026 年下半年推出一款名为“Vera Rubin”的重大升级版。

  对英伟达来说,此时正处于关键时刻。在经历了两年收入和市值的飞速增长后,投资者开始质疑这种热潮是否可持续。今年早些时候,当 DeepSeek 宣布已用少量资源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 AI 模型时,这一担忧成为焦点。

  DeepSeek 的说法引发了外界对于 AI 计算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过快的质疑。然而,英伟达的最大客户群体——包括微软和亚马逊——已承诺继续增加今年的投资。

  彭博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最大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预计将在 2025 年投资 3710 亿美元用于 AI 设施和计算资源,较去年增长 44%。预计到 2032 年,这一金额将攀升至 5250 亿美元,增速快于 DeepSeek 崛起前分析师的预期。

  然而,关于贸易战和可能经济衰退的广泛担忧对英伟达股价造成了压力,今年股价已经累计下跌 14%。截至周二纽约交易结束时,股价下跌了 3.3%,收于 115.53 美元。

  Wolfe Research 分析师克里斯·卡索(Chris Caso)指出,英伟达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 2026 年 AI 资本支出是否会继续攀升。他说:“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AI 股票大幅下跌,尽管我们认为 AI 支出是云客户最不愿意削减预算的领域,但如果支撑这些预算的领域受到影响,可能会对资本支出造成一定压力。”

  《纽约时报》:GTC 大会从学术会议蜕变为“AI 超级碗”

  GTC 大会从学术会议到“AI 超级碗”的转变,象征着英伟达的蜕变。随着 AI 技术的主流化,客户对英伟达 GPU 的需求激增,进而推动英伟达市值从 2009 年的 80 亿美元飙升至接近 3 万亿美元。

  然而,英伟达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质疑。生成式 AI 因其改善业务并创造数万亿美元经济价值的潜力而备受赞誉。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 等公司正投入巨额资金以实现这一愿景。然而,这种庞大的支出引发了华尔街和硅谷的忧虑:AI 是否能够创造足够的收入,来证明其高昂的成本?

  此外,像 DeepSeek 这样的新兴竞争者可能会改变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DeepSeek 是中国的一家初创公司,利用极少的英伟达芯片开发出了前沿的 AI 系统。今年 1 月,当投资者意识到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时,英伟达的市值在单日内蒸发了 6000 亿美元。

  在 GTC 大会上,黄仁勋力图向外界传递 AI 将兑现其潜力的信息。他提到,AI 系统通过对每个请求执行数千次计算,能够提供更精确的答案。这使得 AI 系统变得更为实用,且能够提供人们愿意为之付费的服务,例如可以自主完成购物等任务的 AI 智能体。

  但这些计算也意味着对更强大计算机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为此,英伟达推出了下一代构架 Rubin。黄仁勋押注,这些芯片将在 2028 年数据中心年度支出超过 1 万亿美元的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而它们对于英伟达维持在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科技研究公司 Moor Insights & Strategy 的创始人帕特里克·摩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表示:“如果云计算公司停止投资,这场盛宴将戛然而止!”他还指出,黄仁勋的产品路线图“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只要 AI 系统能创造商业机会并证明其成本的合理性,英伟达的产品将继续保持高需求。

  Databricks 的首席 AI 官纳文·拉奥(Naveen Rao)表示:“黄仁勋已经成为他一直渴望的名人 CEO,这是多年来积累的‘一夜成名’,因为他抓住了 AI 的机遇。”

  路透社:英伟达芯片业务面临技术变革压力

  英伟达的高利润芯片正面临技术变革的压力,因为 AI 市场正从“训练”转向“推理”。训练是指通过大量数据训练 AI 模型(如聊天机器人)使其变得更智能,而推理则是模型利用其智能为用户生成答案。

  英伟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十年来为吸引 AI 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而构建的软件工具。然而,真正推动其去年 1305 亿美元销售额的是其数据中心芯片,每颗售价高达数万美元。过去三年,随着 ChatGPT、Claude 等先进 AI 系统的崛起,英伟达的股价翻了两番多。

  技术咨询公司 Creative Strategies 的首席执行官本·巴贾林(Ben Bajarin)表示:“我认为投资者的方向是,很多消息已经被市场消化。”他补充说,英伟达关于 AI 行业将长期依赖其芯片的论点,不会改变投资者对短期内的预期,“他们的叙事基本没有变化”。

  《华尔街日报》:黄仁勋试图平息投资者对 AI 热潮担忧

  在被称为“AI 超级碗”的 GTC 大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试图平息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热潮的担忧。他表示,全球对高级 AI 计算能力的需求将比一年前预期的多出 100 倍。

  黄仁勋在演讲中指出,AI 正朝着能够“推理”和作为“代理”为人类执行任务的方向发展,这将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英伟达芯片所提供的。

  自今年 1 月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发布其 AI 模型以来,英伟达的股价一直波动不定。DeepSeek 声称其开发的复杂 AI 模型所需的英伟达芯片数量较少,这引发了投资者对未来 AI 系统是否会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的担忧。

  黄仁勋还揭晓了新一代更强大的芯片 Rubin,预计将于 2026 年下半年上市。然而,Rubin 芯片需要成为爆款,才能满足投资者对这家芯片制造商的高期望。

  根据 Visible Alpha 调查的分析师估计,英伟达这一系列芯片在上市的第一年需要产生近 400 亿美元的收入,第二年则要超过 950 亿美元。而这比标普 500 指数中近四分之三公司的年收入还要高。(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