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 AI 生成
如果你期待在腾讯的业绩会上听到最新的 AI 战略愿景,或者关于 AGI 的雄心壮志的话,那可能会有些失望。
在 3 月 19 日晚间,腾讯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会上,几乎所有投行分析师都问到了与 AI 相关的热门话题,而腾讯管理层所有的回答,都落到了现有的具体业务场景。
比如,提升由 AI 驱动的互联网广告的投放效率,以及,让“长青游戏”更常青,由 AI 优化游戏匹配体验,提升游戏平衡性,以推动游戏收入增长。
从集团 AI 战略层面上,腾讯最新的阐述,简要概括起来是,“坚持自研+拥抱开源”的多模型策略。
听上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这很符合腾讯一以贯之的作风,以相对务实的产品思维在做事。技术的投入,要体现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上,看得见、摸得着。
而投资者关心的话题背后,是一场有史以来,互联网巨头的资本支出规模最高的 AI 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就在三周前,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直接放话,豪赌 3800 亿元,要坚定不移地走 AGI 之路。这笔巨款将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的总和。
这是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一笔在 AI 上的投入。在吴泳铭的愿景里,阿里 AI 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 AGI 实现,不断追求突破模型的智能能力的边界。
吴泳铭锁定的是高门槛通用大模型和基础设施。他预判,如果实现 AGI,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大概率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有可能影响或者替代现在 50% 左右的 GDP 的构成。
最近,《金融时报》还披露,在接任集团 CEO 之际,吴泳铭向马云和蔡崇信力争统一业务战略,从张勇手中拿下了阿里云这张牌,让阿里园区内部的士气爆表。现在,阿里会决心做出更为彻底的转变,“将阿里重塑为一家 AI 公司”。
今年,阿里计划投入 390 亿元采购 AI 芯片,比去年高出近 50%。如果增长超出预期,这一数额还有可能在年内上调。
字节跳动延续了“大力出奇迹”的作风。今年 1 月,路透社称,字节跳动已计划在 2025 年投入超过 2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600 亿元)用于 AI 基础设施,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和算力设备采购。
其中,大约 900 亿元将用于采购 AI 算力设备,另外 700 亿元则将用于建设 IDC 基础设施,以及购买光模块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算力,也是腾讯关心的事项。腾讯看起来低调,AI 支出的竞赛躲不过。
在研发投入方面,腾讯 2024 年投入达 706.9 亿元,同比增长 221%,2018 年至今累计投入了 3403 亿元。
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说,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发觉 AI 的发展有加速迹象,因此也加大了对 AI 芯片的投入。
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资本支出十分显著地增加,是因为紧急购买了大量 GPU,这些订单既用于推理,也用于云服务。
不过,腾讯今年会优化 GPU 的支出,不会再去一味地堆 GPU 的数量。正如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James Mitchell)在业绩会上所言,是 DeepSeek 让他们意识到,用更贵、更多的 GPU 训练 AI 大模型的情况已经结束了。
他们还考虑到,如何部署这些 GPU 是一件颇具考验的事情。购买 GPU 而后出租是一条路径,但是会有折旧摊销和潜在的短期压力。此外,还需要考虑到,GPU 部署之后,是否被充分利用而不是闲置。
但这一切都是动态发展中的,腾讯也可能会增加 GPU 的订单量,以灵活应对市场竞争。
刘炽平透露,今年腾讯的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将升至“十几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战略投资的重点。
在应用侧,最近市场对腾讯最关切的话题,是腾讯元宝及其投流情况。
刘炽平披露,腾讯元宝 2 月至 3 月日活激增超 20 倍,是目前中国排名 DAU 第三的应用。
这期间,腾讯元宝一度超越 DeepSeek 登顶 App Store,而腾讯为这一场突袭耗资可能超过 5 亿元。
据 AppGrowing 测算,在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之后,今年 2 月份元宝的投放金额超过了 3 亿元,而 3 月的第一周,投放就已经接近 2.5 亿元。
腾讯管理层似乎已经注意到了外界质疑元宝留存的问题。
在年度业绩沟通会中,刘炽平表示,腾讯元宝确实有一定投流,留存率还是不错的,但是,未来不会纯粹靠投流来获得用户,会更加关注留存率和拉活率。
据第三方平台估计,腾讯元宝的线上广告约有八成左右,投在了腾讯自家的产品矩阵中,还可得到八折左右的内部折扣价,比起其他的 AI 公司在流量采买上有成本优势。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些流量本原本也可以原价卖给其他公司,让腾讯整体收获更多的广告收入,在高额支出的 AI 竞赛中赢得更多资金。
2024 年,腾讯营销服务板块增长强劲。四季度,腾讯营销服务收入 350 亿元,同比增长 17%,全年收入为 1214 亿元,主要得益于 AI 驱动的广告技术平台,以及,视频号广告增长,短剧和小游戏驱动的小程序广告增长,搜一搜广告收入翻倍等多重因素。
可以预计的是,腾讯后续不会不计成本地参与 AI 应用买量大赛。
对于腾讯来说,广告业务板块也将迎来一个强劲的挑战者。
吴泳铭在 2 月的业绩会上,明确了阿里未来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 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 AI 这个战略核心,在 AI 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其中,互联网平台产品是首次被提及。而目前,它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之一是广告。这也是当前流量大户腾讯和字节跳动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像是一场蓄势待发的“反攻”。也许,之前几年,抖音和微信有多大的决心做电商,后续,吴泳铭带队的阿里,就会花多大力气布局与C端流量相关的应用。
当然,投资者也很关心腾讯电商业务的表现,分析师第一个问题,就与腾讯的电商业务“微信小店”相关。
在财报中,腾讯提及的产品及服务的重点表现中,第一个列出的是微信小店,“通过推出微信小店提供索引化和标准化的商品交易体验,微信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及交易能力”。
腾讯没有在财报中披露微信小店 GMV 的具体数字。钛媒体 APP 了解到,2024 年,微信小店全年 GMV 增长 192%,订单数量增长 125%。
这显然不像阿里在 AI to C 上那样来势汹汹。
最近,阿里集团频繁提及夸克,打出了“AI 超级框”概念,整合多模态能力,是一个高调的信号。
2 月的时候,吴泳铭在业绩会上表示,阿里内部定义的 AI To C 领域最有价值的两个场景,是夸克和通义这两个 APP。而现在看上去,用户基数和活跃度更大的夸克略胜一筹,战略量级有所提升。
夸克承载阿里的 AI to C 野心不止于此。直到今天,夸克上线了深度思考后,并未如同其他大厂那样快速接入 DeepSeek-R1,尽快、趁早收割 DeepSeek 的溢出红利,而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基础模型开发的推理模型。
后续,夸克可能会是阿里向更广大用户展示基础模型能力的一个窗口,以及,探索新的 AI 形式(如 AI Agent)的一个试验田。
而需要“慢养”,即长期投入、逐步培育的游戏业务,便成了腾讯手里最牢靠的一张现金流王牌。
2024 年,腾讯年游戏业务收入 1977 亿元,同比增长 9.9%。今年 1 月,根据 Sensor Tower 统计,腾讯游戏的流水同比增长 62%,《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和《穿越火线:枪战王者》的全球收入分别激增 94%、267% 和 421%。
腾讯再一次强化了对长青游戏的重视,而长青游戏显著的标签是 IP 与社交。
因为 IP 是否火爆和盈利,与前期成本投入不一定正相关,而社交……只要微信和 QQ 还是大家首选的通讯 IM,腾讯就可以高枕无忧。这些都不是其他公司短期内靠砸钱、挖人就能攻破的堡垒。(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李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