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走出“ICU”

  目睹了雷军和小米 SU7 的横空出世,以及自己在友商风光时的掉队“惨状”,2024 年的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终于做出了两项改变。

  一是提前亮出王炸,将曾经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从选装变为标配,以“技术普惠”与价格优势,俘获消费者。

  二是为王炸大声吆喝,不断甩出“天花板”、“全面超越”等话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显然,这两张“王牌”让小鹏汽车实现了逆势反弹,甚至被车评人笑谈从“ICU”走出来,还走进了“KTV”。

  何小鹏自己仍然有着冷静的判断,“只是从 ICU 往外走的路上,远没到 KTV,五年内都很难到。”

  2024 年的财报也折射出小鹏当前面临的挑战,尚未兑现的盈利,现金储备的缩水,以及智能化技术逐渐沦为行业标配,差异化优势被削弱等。

  卖车不如“卖技术”?

  销量一路高歌,是小鹏被网友认为走出“ICU”最直接的体现。

  根据官方披露的交付数据显示,2025 年1-2 月,小鹏已经累计交付新车 6.08 万辆,同比增长 375%,稳稳占据着国内新造车品牌头把交椅。

  销量增长的双引擎是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

  前者自上市以来连续 6 个月单月交付突破万辆,并连续 3 个月交付超 1.5 万辆;后者上市 3 个月也实现了超 3 万辆的交付。

  双引擎销量的作用下,小鹏汽车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亮眼,距离何小鹏提到“一年卖 100 万台也才过生死线”的要求,也更近了一步。

  第四季度,小鹏汽车销量达 9.15 万辆,环比增长 96.6%,实现营收 161.1 亿元。随着销量创下新高,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进一步提高至 10%,连续六个季度的持续改善。

  这也直接推动小鹏在 2024 年全年销量达到 19.01 万辆,同比增长约 34.2%;全年总营收 408.7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的 306.8 亿元,上升 33.2%。

  小鹏汽车 2024 业绩公告截图

  基于 2024 年第四季度以及 2025 年前两个月的表现,何小鹏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给出了“预计将在 2025 年四季度实现盈利”的乐观期许。

  需要注意的是,与大多数友商“更多寄赚钱的希望于卖车”不同,技术带给小鹏的收入越来越明显,甚至已经在帮着小鹏提高毛利率。

  2024 年四季度,小鹏服务及其他收入为 14.3 亿元,同比增加 74.4%;全年达 50.4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6.7 亿元上升 89.0%。这直接带动了小鹏 2024 年整体毛利率的提升,甚至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的总体毛利率达到了 14.4%。

  小鹏在财报中将其归结为“按年增长乃主要由于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的收入增加所致。”

  而这,也是小鹏全球化战略初见成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与国际化公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何小鹏也对海外市场颇有信心。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提到,“希望小鹏 2025 年的总销量、海外销量均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增配提前亮相

  小鹏引爆销量的思路和方法论并不复杂——和众多友商一样,走上 “增配降价”的路。

  技术,是小鹏汽车的杀手锏,也曾一度被小鹏汽车看成是高端标准,甚至是可以为公司“赚钱”的工具。

  2021 年 4 月,小鹏 P5 正式上市。凭借着“仅有的 30T 算力芯片,做出了全行业唯一的城市领航和记忆泊车”“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等技术标签,把产品卖到了 20 万元级别。

  小鹏 P5 图/小鹏汽车官方微博

  在当时,智能驾驶还远没有被消费者接受,同级别的A+ 级轿车售价也保持在 10 万-15 万元之间。

  大胆前卫的小鹏 P5,销量显然没有如小鹏公司所愿,甚至还有汽车自媒体给出了“P5 想的是‘用 10 万元的车壳,加上 30 万元等级的智能驾驶系统,卖 20 万的价格’”的总结。

  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在肯定了小鹏智能驾驶系统领先的同时,揭示了其想要通过智驾赚钱的意图。

  如今,小鹏一改此前想要用“智驾”赚钱的策略,反而是将压箱底儿的技能“普适化”。

  小鹏汽车官网显示,其目前在售的车型中,除小鹏 X9 之外,均已实现高阶智能驾驶“标配化”。

  在尚未“降级”到标配之前,选配小鹏的高阶智驾,也并非一笔小数目。比如,在其他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搭载了 XNGP 的小鹏 X9 Max 版本比搭载 XPILOT 的小鹏 X9 Pro 版本贵 2 万元。

  这一转变,不仅让更多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也力挽小鹏于水火之中,重回新势力第一梯队。

  技术,还是技术

  对小鹏来说,2025 年两条并行关系且同样重要的任务线,是规模地卖车和做到 L3。

  只是哪一个“走起来”,都不太容易。

  财报发布前,小鹏汽车在春季发布会上推出了 2025 款 G6 与 G9。

  这两款被业内视为 “回炉重造”的车型,“重造”之后最本质的变化或就是 “增配降价”,即全系标配 5C 超充 AI 电池和图灵 AI 智驾,全面应用端到端大模型,不选装、不订阅、不付费,交付即享“车位到车位”。

  配置“香”,价格更“香”。2025 款 G6,全系价格下探至 20 万元以内,远低于老款 19.99 万-27.99 万元的指导价。G9 的降价更“实在”,起步价仅为 24.88 万元,即便最高配都不如老款 G9 的起步价高。

  小鹏春季发布会图/小鹏汽车官网

  当然,消费者是很吃这一套的。

  根据汽车自媒体孙少军透露,2025 款小鹏 G6 和 G9 上市首周,小鹏汽车新增大定破 25K。根据官方的数据,小鹏 G6 7 分钟大定突破 5000 辆,G9 45 分钟大定突破 3000 辆。

  一次又一次“使出王炸”,也让小鹏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收获了 “从贵价新势力到‘大众版’比亚迪” 的新头衔。

  何小鹏深谙,不管是淘汰赛还是企业发展,都不能只在 10 万-20 万元价格区间深耕,通过低毛利来实现规模化也不是小鹏的竞争路线。

  在 2024 年电话会上,他表示,“到 2026 年底,小鹏将在 10 万至 50 万元价格带,实现从紧凑型到大型、覆盖各个主流细分市场的完整产品布局。”

  但从商业发展和消费的认知等多个方面来看,都是“由上向下易,由下向上难”。

  做到 L3,对于小鹏来说或许不难,难的是当智能驾驶从 “差异化卖点” 沦为“行业标配” 的进程中,小鹏的技术领先性也面临着被弱化的风险。

  例如,在 2025 款 G6 发布会上,何小鹏提到将在今年内推送新智驾能力,“园区漫游功能”,即无需学习记忆、无需导航、任意园区可用。

  事实上,这一看似全新的智能驾驶能力,在今年 2 月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引力场岚图x华为造聪明车懂中国路》直播中,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全新岚图梦想家已经向网友展示了一二。

  或是巧合,小鹏发布财报的同一天,理想在 NVIDIA GTC 2025 上,发布了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 MindVLA。根据理想的介绍,MindVLA 可以实现在陌生环境听懂指挥、无需导航自行行驶、无需记忆主动寻找车位……

  面对友商挑战,何小鹏给出的答案是,继续“卷”技术。

  “给自己更长的时间把技术做好”是何小鹏对 2025 年提出的要求之一。他也不止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路不长,扎实走,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