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作业抄不了

  游戏海内海外“两开花”

  撰文/陈邓新

  编辑/李季

  排版/Annalee

  全面拥抱 AI 的腾讯,交出第一份答卷。

  2025 年 3 月 19 日,腾讯公布了最新财报,2024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 1724.46 亿元,同比增长 11%,重回两位数增长;经营利润(Non-IFRS)为 594.8 亿元,同比增长 21%,连续九个季度超越营收增速。

  与之对应的是,同期资本开支为 365.8 亿元,同比增长 386%;全年资本开支为 767.6 亿元,创历史新高,占总营收比例为 11.6%,其中近 80% 投向了 AI 服务器和算力中心。

  不难看出,AI 进入重投入期之后,腾讯继续稳健增长。

  事实上,对腾讯而言,AI 不但肩负孵化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的重任,还负责驱动长青以及新芽业务的创新与倍增。

  AI 正在成为腾讯的新底牌。

  AI 重投入等来“开大”时机

  好饭不怕晚,一直是腾讯的核心理念。

  一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新物种在一开始往往高不成低不就,持之以恒地摸索才可以搞懂需求,最终找到杀手级应用,这中间往往有一个时间差,互联网进入中国 5 年之后才出现了 QQ,iPhone 已经发布 4 年之后才出现了微信。”

  AI,也莫过如此。

  早在 2016 年,腾讯就成立了 AI Lab,成为中国 AI 赛道的早期玩家;2023 年又发布了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布局智能未来。

  尽管如此,腾讯一直留有余力,不断寻找 AI 的最佳发力点。

  最终,理顺了大模型与应用的关系:大模型的尽头是应用,但应用迭代不是为了反馈大模型,让大模型变得更能打,而是为了服务用户,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想透了“打造好用的 AI”这点,AI 上升为腾讯的核心战略。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数月前,我们重组了 AI 团队以聚焦于快速的产品创新及深度的模型研发、增加了 AI 相关的资本开支、并加大了我们对原生 AI 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

  一言以蔽之,腾讯正在加码 AI 基建与研发投入。

  2018 年至今,腾讯累计投入研发费用为 3403 亿元,单 2024 年就高达 706.9 亿元,占总投入的比例超五分之一。

  研发加码之下,腾讯混元大模型快速迭代,为之后推出自研深度思考模型混元 T1 和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 S,铺平了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腾讯终于等来“开大”的时机。

  率先出手拥抱 DeepSeek,通过“自研+开源”的打法赋能全域业务,带动内部业务创新,成功为用户提供最佳的 AI 体验。

  譬如,腾讯元宝上线“混元 +DeepSeek-R1”双模型之后,2025 年 2 月至 3 月日活激增超 20 倍,成为中国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动应用,成为市场最瞩目的“黑马”。

  再譬如,2024 年第四季度,得益于 AI 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微信收入翻倍,腾讯会议收入同比增长超 40%,共同推动腾讯企业服务收入增长与毛利率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AI 战略与新芽业务共振发力。

  随着 AI 在搜索、输入法、内容生成等场景中落地提速,用户、创作者与商家三方共同受益,促进视频号、微信小店、微信搜一搜等新芽业务茁壮成长,全面焕新微信生态。

  关于此,从财报数据就可见一斑。

  截至 2024 年末,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 13.85 亿;视频号全年总用户时长快速增长,第四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60%。

  游戏全球化越走越顺

  腾讯吹响 AI“冲锋号”,背后离不开游戏业务的鼎力相助。

  2024 年,游戏业务营业收入为 1977 亿元,同比增长 9.9%,超出市场预期,可为腾讯的 AI 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其中,国际市场的表现,尤为值得一提。

  财报显示,国际市场 2024 年营业收入为 580 亿元,同比增长9%,在腾讯游戏板块中保持三成左右的稳定占比。

  而 Games Industry 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游戏市场的总收入约为 1843 亿美元,同比仅增长了 0.2%。

  这意味着,腾讯游戏海内海外“两开花”。

  具体来看,《PUBG MOBILE》《Brawl Stars》等游戏在海外表现出色,《Brawl Stars》更是首次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

  《2025 年移动游戏市场报告》显示,2024 年一共有 4 款游戏首次进入 10 亿美元收入俱乐部,其中有两款腾讯游戏入围,分别是《地下城与勇士:起源》以及《Brawl Stars》。

  实际上,《Brawl Stars》只是腾讯旗下 supercell 大放异彩的一个缩影。

  以创新与精品著称的 supercell,2024 年人气急升,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突破 3 亿,反映到业绩上则是刷了历史新高。

Supercell 2024 年营业收入为 28 亿欧元,同比增长 77%;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 8.76 亿欧元,同比增长 78%;首次实现所有游戏营业收入正增长,其中 2024 年 5 月上线的《Squad Busters》,仅耗时 7 个月营业收入便突破了 1 亿美元。

  Supercell CEO 埃卡·潘纳宁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擅长打造新游戏团队的公司,同时也成为这些团队开发游戏的最佳平台。”

  Supercell 之外,腾讯旗下的 Grinding Gear Games 也可圈可点。

  Grinding Gear Games 打磨多年的《流放之路2》,抢先体验版发售当日即登顶 Steam 全球畅销榜,上线仅两周便斩获 Steam 平台 2024 年度新品铂金级、最热玩游戏铂金级以及最畅销黄金级游戏等多项荣誉。

  以上可见,腾讯游戏的全球化道路越走越顺。

  之所以如此,皆因腾讯游戏的海外布局,不太在意短期的财务回报,而是追求长期的战略利益,孵化、发掘、寻找下一个长青游戏才是其核心诉求。

  此背景下,腾讯游戏逐渐进入收获期,国际市场占比呈现节节走高之势。

  2024 年第四季度,国际市场营业收入为 160 亿元,同比增长 15%,刷新季度收入高点,接近本土市场收入的一半。

  对此,马化腾之前给予高度肯定:“近一年国内和国际业务都发展起来了,海外投资的工作室做得比较好,出海已占游戏业务的较大比例。”

  一言以蔽之,战略耐心为腾讯带来可持续的产出。

  长青游戏依然是独一档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是 AI 落地的天然场景,可以打开游戏体验的边界,因而腾讯将大模型能力整合至长青游戏中,重塑游戏的产品力。

  以腾讯旗下第一款、行业第一批接入 DeepSeek 的《和平精英》为例,数字代言人吉莉大受玩家好评,一跃成为“团宠”。

  有的要求吉莉评估对抗的水平、有的要求吉莉协助许愿抽奖、有的要求吉莉推荐设置一套最稳定的灵敏度……

  换而言之,在游戏与 AI 深度融合之下,长青游戏的玩法更为多变,满足玩家千人千面的需求,进而持续增加新鲜感与用户黏性

  由此可见,通过 AI 赋能,长青游戏更长青了。

  “我们相信这些加大的投资,会通过提升广告业务的效率及游戏的生命周期而带来持续的回报,并随着我们个人 AI 应用的加速普及和更多企业采用我们的 AI 服务,创造更长远的价值。”马化腾如是说。

  除此之外,长青游戏矩阵扩容了。

  财报显示,符合长青游戏标准的游戏从 12 款增加至 14 款,越来越多的游戏经受住了时间与市场的双重检验。

  这其中,《金铲铲之战》的长青跃升之路,颇为典型。

  2021 年上线的《金铲铲之战》,通过玩法的持续创新,赋予游戏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从而成功破圈,吸引了大批此前对自走棋并不感冒的玩家入局。

  Sensor Tower 的统计显示,已发布四年的《金铲铲之战》2024 年第四季度流水同比增长 30%,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

  更为关键的是,《王者荣耀》的江湖地位固若金汤。

  2025 年 1 月 23 日,海外 MOBA 游戏大作《决胜巅峰》正式进入国内市场,被外界吹捧为《王者荣耀》的最大挑战者。

  如今,这个猜想已被证伪。

Appmagic 的数据显示,2025 年 2 月《王者荣耀》以 2.03 亿美元的收入高居全球热门手游榜首,同比增长 68.33%,并连续两个月流水大幅领先于次席产品。

  由此可见,《王者荣耀》没有对手,长青游戏依然是独一档。

  高盛预计 2025 年腾讯游戏在 2024 年的高基数之下继续保持 10% 的增速,“腾讯的微信生态系统和全球游戏资产,以及多重变现手段,将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周期中实现收益的复合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腾讯的 AI 战略加速落地,重投入的势态将持续,未来将全面焕新基本盘,助力“新芽业务”聚合成势,从而有了更大的盼头。

  正如马化腾所言,“目前 AI 生态还在早期,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 AI 普及,相信每个行业都会拥抱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