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东南亚物流,京东如何站稳脚跟?

文鲸维度,作者  Mandy

2018 年的“618”,京东集团(09618.HK)创始人刘强东发表的内部信曾表示,“在今后的 10 年,我们的供应链服务也将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将中国模式方向拓展到海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制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国’。”

事实上,京东也早早开始了物流供应链海外布局。在京东物流出海第一站的东南亚,一个物流网络正在逐渐成型。

2016 年,京东印尼站开始运营之际,在国内经营已久的自建物流模式也开始踏上东南亚之旅。京东正式开始了以物流为载体的东南亚布局。

2018 年,京东电商业务落地泰国,其自建物流模式随之跟进。随后京东开始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建立海外仓,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跨境物流需求。京东的物流网络正在向全球辐射。

京东物流(02618.HK)官网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京东国际航线覆盖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输网络 100% 覆盖采购货源地。目前其在全球运营着近 90 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总管理面积近 90 万平方米。

而与成长相伴的,是逐渐显露的难题。

目前来看,京东物流布局虽已覆盖多个国家,但其重点市场东南亚的布局仍有着不少阻碍。无论是物流成本的高昂,还是竞争对手的抢食,都不容忽视。京东物流如何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01 建立物流网络

2007 年,京东的内部物流部门成立,京东集团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物流网络的建立。

几年时间,京东物流网络已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国内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野心勃勃的京东也同国内腾讯、阿里等其他互联网科技巨头一样,锚向了拥有巨大潜力的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一直是京东发展的重点,我们希望用京东引以为傲的物流技术和科技成果帮助当地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刘强东曾表示。

2016 年,京东印尼站正式上线运营。作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京东集团海外战略第一站。

比电商先行一步落地的,是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2015 年,印尼物流公司 Jaya Ekspress Transindo 成立。这家公司以 JDL Express Indonesia(J-Express,京东快递印尼)为品牌,提供 COD(货到付款)、CSOD(货到付款刷卡)、量身定制的服务、履行、货运、“最后一英里”和跨境“最后一英里”等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自京东印尼电商开始运营,大部分商品均存放在自有仓库,配送服务覆盖印尼七大岛屿、480 多个城市和 6500 多个区县。据京东物流官网显示,到 2019 年,京东快递印尼就实现了 85% 的订单在 1 天内送到。京东的时效性和品质服务成功复制到了印尼。

京东快递印尼的官网统计数据显示,其目前拥有 11 个仓库、250 多个投递点以及 3000 多个快递员,在印尼大多数岛屿都设有配送中心,已经可以实现印尼 85% 的地区 24 小时送货。

不过印尼只是第一步,京东物流布局在东南亚还在继续。

2017 年京东物流集团正式成立。次年,京东在泰国建成了其在东南亚地区最先进、最完整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该中心集成了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在内的一整套供应链服务体系,这也是京东物流搭建全球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的重要落地。

2018 年 9 月,京东与泰国泰尚集团(Central Group)推出全新的在线零售平台 JD Central,面向泰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而京东物流也在泰国搭建起大件、中小件、跨境物流三张网络,配送范围逐渐覆盖泰国全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建立自己的电商和物流体系,京东在东南亚也投资了其他电商公司。2018 年 1 月,京东投资了越南电商平台 Tiki,并在 2019 年增持,成为了这家电商平台的最大股东。泰国 Pomelo 电商的投资者中也可以看见京东的身影。电商订单的加成也将让京东的物流网更加稳固。

不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搭建是个烧钱的大工程,京东物流的布局也离不开大佬的帮助。

2018 年 2 月,京东物流完成新一轮融资 25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中国人寿等。而这轮投资的背后,是京东物流必须在 3 年内上市。这时的京东物流市值已达到 135 亿美元。

2021 年,京东物流不负众望,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过 2800 亿港元。

如今的京东物流已覆盖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并逐渐向全球扩张。京东物流官网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京东国际航线覆盖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输网络 100% 覆盖采购货源地。

02 技术驱动的物流

京东物流官网的口号是“有速度更有温度”。这也正是京东物流的特点——服务优良、快速高效。

事实上,京东物流部门建立初衷是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是依托于京东商城的电商物流服务。其在东南亚的扩张也更多是以自家电商平台为中心展开,比如印尼、泰国。

自建物流跟着电商走,有利也有弊。在物流建立初始,订单更多来源于电商平台,而拥有自己的电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供助力,电商与物流相辅相成。比如在印尼,凭借着排名前五的京东印尼电商平台,京东物流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电商未渗透的地区,京东物流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直到 2017 年,京东宣布成立京东物流集团,京东物流开始独立运营并全面开放,开始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

开放以来,京东物流的非电商订单在逐渐增加。公开数据显示,2018 年,京东物流的非电商订单占总收入的 29.9%;到 2019 年,该占比已提升至 38.4%。这也意味着京东物流正在从其母公司的电商业务中逐渐剥离开来,成为一个独立整体,而不是只依附于京东商城。

实际上,京东并不只是想将京东物流塑造成一家电商快递公司,它想要的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国内京东物流的快速高效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是依靠其布局广泛的智能仓储和物流网络。

京东物流在东南亚布局的重点同样在自建物流仓储、智能供应链、数字化信息系统等。

京东的自建物流更注重技术驱动。以此为基础,京东物流建立了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境物流网络在内的高度协同的六大网络。

无论是在印尼还是泰国,京东的物流网络编织都沿用国内的成熟经验——以仓库为“点”、以配送服务为“线”,利用其针对研发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将整个流程连成“网”,使物流效率更高、供应链流程更加透明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投入上,京东物流毫不吝啬。财报显示,2021 年其研发开支为 28 亿元,同比增长 36.9%。目前京东物流已申请的专利和软件许可超 7000 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超过 4000 项。

在技术驱动上,京东物流一直在不断创新。京东物流系统如今正处于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前沿,它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无人机进行商业投递的公司,还开发了无人送货车辆、仓库和商店。

03 难解之局

诚然,技术创新推动的智能物流让京东在东南亚具有了一定优势,但短板依然存在。

首要问题是自身的盈利难题。自建物流成本高昂,无论是基础建设维护成本、技术研发成本,还是人工、车辆的成本,都不容忽视。在东南亚分散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物流建设和配送服务都是难点。

除了物流投入成本高,东南亚地区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并不强劲也使得短时间难以盈利,京东物流不得不面临连续亏损。财报显示,京东物流从 2018 年亏损近 28 亿元到 2021 年的近 157 亿元,亏损比从 7.3% 增至近 15%。

而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京东电商的竞争对手如 Shopee、Lazada 等平台也推出了自建物流。即使技术不如京东物流,这些平台凭借电商业务的强势也能与京东物流一战。

以阿里旗下的 Lazada 为例。依托菜鸟的物流体系,Lazada 已在东南亚六国 17 个城市建立起至少 30 个仓库和“最后一英里”配送中心,80% 的订单通过完善的仓配体系实现交付,与技术驱动的京东物流相比并不逊色。

此外,东南亚众多的第三方物流玩家让市场变得拥挤。如印尼极兔速递(J&T Express)、新加坡能者物流(Ninja Van)等独角兽企业风头正盛,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订单增长艰难。

京东物流想要赶上竞争对手的网络密度还面临着不少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航空货运。

京东物流国际航线早已在东南亚多数国家或地区重点布局,然而直到今年 8 月 31 日,京东物流才拿到民航局颁发的《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京东航空得以正式起飞。相比顺丰、菜鸟、极兔的步伐,京东已然慢了不少,要想追赶还得多下功夫。

总的来说,京东物流仍在继续扩大规模,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但京东在东南亚的物流布局仍有待完善,优势并不清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京东物流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在数字经济不断增长的东南亚,京东物流的增长空间依旧广阔。万丈高楼平地起,仔细耕耘物流技术的京东,或许会给东南亚带来不一样的物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