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良心之作——Visual Studio Code 开源免费跨平台代码编辑器
在 Build 2015 大会上,微软除了发布了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和新的 Windows 10 预览版外,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宣布推出免费跨平台的 Visual Studio Code 编辑器了! Visual Studio Code (简称 VS Code / VSC)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现代化轻量级代码编辑器,支持语法高亮、智能代码补全、自定义热键、括号匹配、代码片段、代码对比 Diff、GIT 等特性,并针对网页开发和云端应用开发做了优化。软件跨平台支持 Win、Mac 以及 Linux,运行流畅,可谓是微软的良心之作…… 相信很多程序员同学都没想过有一天能在不用虚拟机的情况下直接在 Mac、Linux 上使用 VisualStudio 吧。当然,微软称 Visual Studio Code 并非完整版的 Visual Studio,它只是一款轻量级的代码编辑器,而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完整 IDE (集成开发环境),它的竞争对手将会是 Sublime Text、Atom、VIM、Notepad++ 等产品。 当你开始阅读这篇文章时,请先不要把Visual Studio Code和.net、Windows联想到一起,因为VS Code是一个跨平台,支持30多种语言的开箱代码编辑器。不管你是.Net、Java、PHP、Python、TypeScript、Objective-C...还是前端开发者,你都值得拥有。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Visual Studio Code 这个神器吧~一、Visual Studio Code的下载和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最新版下载地址,https://www.visualstudio.com/,文件不到60M,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157572/201506/131004147236107.png)
二、Visual Studio Code简介
安装完成后,我们看到的Visual Studio Code界面如下,当然不同的系统界面边框略有不同,基本布局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157572/201506/131009356299867.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233123946708.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234471605292.png)
工具栏简介
1、资源管理器
下面来看一下右边的工具栏,资源管理器就不用多说了很简单,只是这里有个功能值得注意一下,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242350049353.gif)
2、搜索
下面来说说这个搜索,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加一个搜索的工具栏呢?如果你熟悉Visual Studio的话,你会发现按快捷键Ctrl + F会出现一个搜索框,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249568489640.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254093941129.png)
3、Git版本控制
这个功能,用过Git大家都清楚,Git的初始化必须在一个空的文件夹里面,所以要使用这个功能,也是要先有一个文件夹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操作,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303440194313.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309408166249.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314165042739.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52317063327723.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158381131938.png)
4、调试
这个功能简单的说就是调试代码,如果要使用的话还要进行一些配置,具体大家看官方文档Debugging,我就不再细说了,大家有兴趣就自己去研究吧~~三、Visual Studio Code上手体验
VS Code支持多种语言,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的说明:![](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221498481288.png)
1、文件类型
下面我们来看看VS Code编写代码是否顺手,点击菜单新建文件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 + N,这个时候会新建一个Untiled-1的文件,默认为文本文件,不高亮和提示任何代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保存文件来改变文件类型,或者直接告诉Vs Code文件类型,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255317542392.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00247076122.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13433014332.png)
2、文件编码
文件编码当然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要查看和修改文件编码,在介绍VS Code的时候,已经告诉大家,在哪里显示文件的编码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如何修改文件编码,还是Ctrl + Shift + P打开命令面板,输入encoding,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04210046014.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05526132567.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06522851097.png)
3、MarkDown
还有一个比较让人喜欢的一点就是VS Code也支持markdown的书写和预览,下面我们看一下:![](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22280663950.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24080512397.png)
4、文件的切换
当我们编写多个文档时,经常需要在多个文件直接切换,用鼠标点击来切换是一个很奢侈的做法,我们通常都喜欢用快捷键。在Vs Code中,我们可以用Ctrl + Tab键来快速的切换文件,如图:![](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39212078402.png)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622439/201506/082342451293970.png)
5、支持打开一个文件夹
当我们编辑一个项目中的文件时,同时打开一个文件夹可是非常爽的功能,其他很多文本编辑器都不具备这样的特色。![](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157572/201506/131020450044870.png)
四、总结
由于篇幅的关系,关于VS Code就先介绍到这里了,下面来简单的总结一下Vs Code的有点: 1、支持30多种常用语言的语法高亮,并对html、js、css、Angular等很好的语法支持,并且还支持MarkDown的预览! 2、体积小,功能强大,当然性能也是很好的,打开超大型的文本文件也不会卡死,大家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文本编辑器对比一下。 3、支持命令操作(Ctrl + Shift + P)和鼠标操作,还有大量的快捷键,可以适应各种开发者的操作习惯。 4、支持Git版本控制器,可以完成创建分支、解决冲突、提交修改等操作; 5、强大的搜索功能,并且支持多文件搜索; 6、最大的有点,当然是跨平台、免费; 微软这近段时间来不断开放的姿态,越来越让我们看到微软的情怀和未来。有人说 VSC 的推出又多了一个买 Mac 的理由了,不过其实细想,随着 .Net 的开源,加上免费的 VS Code 铺路,反而是能让一大批开发高手重新回到微软的大环境中,不得不说微软这次又下了一手好棋啊。文章之外请关注
一路走来数个年头,感谢RDIFramework.NET框架的支持者与使用者,现在启用了RDIFramework.NET官方网站与官方博客,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地方访问。RDIFramework.NET官方网站:http://www.rdiframework.net/
RDIFramework.NET官方博客:http://blog.rdiframework.net/
同时需要说明的,以后的所有技术文章以官方网站为准,欢迎大家收藏! RDIFramework.NET框架由专业团队长期打造、一直在更新、一直在升级,请放心使用! 欢迎关注RDIFramework.NET框架官方公众微信(微信号:rdiframework-net),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扫描二维码立即关注![RDIFramework.NET 官方微信](http://blog.rdiframework.net/wp-content/uploads/2015/06/wx8cm.jpg)
正文到此结束